一.培養目標
設計(環境與空間設計)碩士專業學位旨在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立足城市設計服務、城市文化傳承,具備設計創新、審美鑒賞和實踐能力,具備跨專業團隊合作及自主創業的能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綜合素養,能夠勝任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展示設計、產品設計等相關領域實踐、教育、管理與策劃的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
二.培養特色
設計(環境與空間設計)專業圍繞北京城市發展戰略,從新時代人居需求出發,立足于市場和用戶實際需要,以面向北京、輻射全國,聚焦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為培養定位,以“多元平臺——校企行多元協同人才培養平臺”為依托,以“兩個體系——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為主體,以設計實踐項目為依托,采用以“主題+項目+競賽”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實行“導師組負責制”,即由校內導師+行業導師組成高水平導師組,聯合指導學生藝術實踐和畢業設計,開展真題真做的科研與社會服務,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協同創新。
本專業注重教學的跨界與融合,注重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藝術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調傳統文化的當代轉換和創新發展,培養具備可持續性設計思維,具有文化傳承、節能與環保、生態與科技等設計意識的高素質匠心專能應用型人才。
校企聯合指導城市更新項目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設計項目現場調研
研究生答辯現場陳述環節
研究生畢業設計作品展
三.師資團隊
本專業教師以具備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為主,多數具有建筑設計規劃院和行業一線項目設計與管理工作經驗。學術導師學緣結構豐富,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林業大學、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韓國東西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除校內學術導師外,本專業方向還邀請了眾多國內外一線設計大咖組成校外導師團隊,參與研究生實踐教學與項目指導。教師團隊積極組織和參與學術活動,曾承辦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專家委員會年會的“國際論壇”,承擔教育部英國繁榮基金項目,承辦2022北京國際設計周智慧城市創新設計發展論壇等,帶領學生完成各類競賽并獲獎近千項。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專家委員會年會 參會專家合影留念
四.產學研合作
專業積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聯合國家及北京市級知名協會和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產教融合基地,打造了多個以“設計協會+知名企事業單位”為主體的實踐基地,共同開展設計服務與創新實踐。承擔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藝術設計學部是北京創意設計協會秘書長單位、中國室內裝飾協會、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設計教育分會理事單位、北京卓越藝術人才(美術、設計)培養高校聯盟單位、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本專業依托校內實踐中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北京光華設計發展基金會、世界人居(北京)環境科學研究院、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等159家單位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關系,并設立了多個實力雄厚的實習實踐基地,與相關導師團隊建立穩定密切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為研究生的科研、創新實踐和設計服務提供了保障。通過校企、校協合作,有效推進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對接,有效改善了人才培養環境,極大地推動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而實現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環境設計工作室教學場景
部分合作企事業單位
五.培養成果
專業為首都乃至全國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的設計專業人才,獲得極大的社會美譽度。本專業緊密結合“首都核心區規劃”“北京副中心建設”“鄉村振興”“城市更新”等重大規劃,與多個設計院所、政府部門合作,參與完成大運河(北京段)國家文化公園景觀提升,北京中軸線鐘鼓樓片區、帽兒胡同、豆腐池胡同等舊城改造項目,北京市政協京華同心獎獎杯及證書設計、致公黨獎章及獎杯設計等重要設計項目,用主題項目、實際項目和前沿命題來強化和引領專業教學。在實際項目的帶動下,在校研究生曾在韓國K-design、美國IDEA、INNODESIGNPRIZE國際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可持續設計大賽、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中國國際照明/燈具設計大賽等多項國際級、國家級賽事中斬獲大獎。學生畢業后深耕于專業各領域,成為設計各領域的主力軍,他們在解決設計問題,促進城市建設等方面成為不可或缺的專業力量。數十名同學創辦了設計公司,大量校友持續深耕設計行業一線,已成長為主要負責人、設計總監等,如優客工場執行合伙人、INNCILIFE品牌創始人等。多名畢業生獲得紅點獎、紅星獎、ASLA獎、光華龍騰獎、北京市環境設計行業先進個人等,受到行業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北京2022年冬奧會特許商品旗艦店室內設計項目
六.就業前景
畢業生可在國家機關、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教育機構、建筑設計院、博物館、展覽館、策劃公司或其他公司的設計部門從事設計、制作、宣傳、管理等工作。
*招生專業和擬招生人數請以“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布的為準。各專業擬招生人數會根據國家正式招生計劃下達、全國統考生源等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