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培養目標
戲劇與影視(廣播電視編導)碩士專業學位,旨在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京津冀區域文化發展及傳媒行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藝術修養以及職業道德,熟練掌握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傳播專業知識,具備高水平廣播電視內容生產相關的策劃、編導、制作、后期合成、欄目包裝等全媒體全流程操作能力,能夠獨立創作完成高質量的廣播電視作品,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基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鑒賞、評論文藝作品的高層次應用型廣播電視專業人才。
二. 培養特色
1. 確立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夯實科研與實踐“雙能力”的培養理念。
在培養理念上緊跟傳媒業發展趨勢,平衡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知識結構,強化實踐能力與科研能力并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視“人文藝術+廣電技術+專業學術”的能力培養,以打造京味文化的視聽傳播為著力點,培養學生職業意識和專業修養。
2. 構建“平衡、聯動、階梯”為特色的課程體系。
以融媒體環境下傳媒行業對影視人才需求的核心能力為依據,建設以“平衡、聯動、階梯”為特色的課程體系,注重傳媒技術業務與人文藝術修養的平衡。設置人文藝術修養、視聽技術、綜合創作等專業課程模塊,模塊之間各有側重又相互聯動。遵循專業能力逐級提升的原則構建課程體系,低年級完成專業核心理論和視聽創作技術的掌握,高年級階段通過綜合實訓和開放性實踐等訓練環節,提升專業綜合素養。
3. 建立“橫向分類、縱向分層、垂直融合”的多維立體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多維立體,依據傳媒行業不同崗位所需要的專項能力進行橫向的分類培養;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層培養,抓優補差帶動整體;定期邀請傳媒行業資深人士來校講座,并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科研創新項目。依托產學聯合培養,將實際項目內容貫通培養全程,通過工作室的各種項目制方式實現學生在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中的融合。深化了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建有現代傳媒實踐教學中心,由全媒體演播室、全媒體編輯實驗室、攝影實驗室、錄音實驗室等7個實驗室,實驗室設備先進、條件完備。

代傳媒實踐教學中心、全媒體演播室

錄音實驗室(控制區)、錄音實驗室(錄音區)

后期編輯實驗室、攝影棚
學生在全媒體演播室拍攝實踐
三.師資力量
本專業采用行業導師與學術導師共同參與培養的“雙導師”制。行業導師均來自于與我校有長期合作關系的知名媒體,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和扎實的專業背景。校內學術導師以中青年教師骨干為主,且多數為博士學歷教師,實踐教學成果豐富。多位導師參與大型紀錄片的策劃、擔任影視劇的獨立編劇、導演和顧問工作,其優秀作品在央視六套、央視頻、人民網等權威媒體播映,獲得創作類獎項,并被國家電影資料館收藏,多位導師擔任中國網絡文化傳播委員會專家、人民網傳媒頻道專欄作者、亞洲新聞周刊特約評論員、法制網特約評論員、中國互聯網協會青年專家等。經過多年積累,教師團隊多次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青年英才計劃等科研項目立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勵,帶領學生參加全國各級各類大賽斬獲獎項百余個。
四.產學研合作
本專業大力探索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積極開拓產教融合基地,長期與國內多家知名媒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人民日報、北京廣播電視臺、人民網、騰訊網、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傳媒機構深度合作,為師生完成高質量的實踐教學的同時,與業內前沿保持同頻。發揮行業導師實踐優勢,多次推薦師生參與真實項目,如北京文藝廣播欄目制作、院線影片《火烈鳥》拍攝制作、北京市委托調研項目等,提升實踐創作能力。
學生攜作品《泰安木板年畫》參與北京文藝廣播節目錄制
學生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鄉土欄目實習
學生在新華通訊社實習制作《全球連線》新聞專欄節目
學生在人民日報社與自己的作品合影
五. 國(境)外合作
本專業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建有長期的實習合作項目,每年選拔優秀學生赴港參訪和實習,合作媒體和參與學生均反響良好,學生在多元的媒介環境下增長才干,開拓國際視野,實踐成果豐厚。其中暑期“印象?香港”傳媒工作坊是我校與香港鳳凰衛視、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共建的傳媒交流活動,學生們以此體驗香港多元的傳媒生態環境;中韓青年微電影創作工作坊是我校與清州大學藝術學院聯合開展,每年選拔優秀學生前往韓國進行交流創作,增進了中韓兩國青年影視創作的交流。
學生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實習期間采訪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先生
廣播電視編導學生參加香港傳媒之旅活動
學生參加“印象?香港”傳媒工作坊
學生參加中韓青年微電影創作工作坊
學生參加中韓青年微電影創作工作坊
六.培養成果
自辦學以來,專業取得了一定的培養成績。學生以突出的專業實踐能力,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社、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日報社、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人民網、新浪網、騰訊、愛奇藝、網易、百度、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等知名媒體和所屬欄目參與實習、實踐。學生們深入傳媒行業一線,參與制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考古公開課》《朗讀者》、湖南衛視《聲入人心》、騰訊真人秀《明日之子》等廣播電視節目,參與實習實踐,完成策劃、文案撰寫、制作執行、宣發等項目,累計制作音視頻、平面作品上百部(條),獲得了單位高度認可。學生們積極參加亞洲華語電影節、香港國際青年電影節、“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北京·國際范兒”短視頻大賽等各級競賽、節展等活動,投片百余部,獲獎百余項。學生畢業后在媒體行業、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高校等單位繼續深耕,并在不同領域創造佳績。校友心懷家國,關注兩會、脫貧攻堅、百姓民生等問題,報道的多部新聞作品獲得中國新聞獎、年度中國少數民族十大新聞等榮譽。
學生在《廣播電視創作實踐》課程實踐的拍攝現場

學生在中國交通廣播、2019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劇組實習

學生在湖南衛視《聲入人心》欄目組、央視《考古公開課》節目實習
優秀學生蔡耿羽獲獎展示(部分)
七. 就業前景
畢業生能夠勝任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內容策劃、創作、編導等工作,可在廣播電視機構、互聯網領域、新興媒體公司從事編導相關工作,或在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從事策劃、品牌推廣與宣傳、管理等工作,也可以赴國內外高校繼續深造,將來從事廣播電視相關領域的研究、教學工作。
戲劇與影視專業(廣播電視編導)畢業生合影
*招生專業和擬招生人數請以“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布的為準。各專業擬招生人數會根據國家正式招生計劃下達、全國統考生源等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