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與香港都會大學聯合開展“京港護理康復傳統及現代技術交流”項目。作為兩校培養護理康復專業人才的開拓性嘗試,兩地學生交叉組隊,通過學術研討、實操體驗、文化互鑒等形式深化合作,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和現代發展的了解,提升專業能力,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為兩地在傳統醫學與現代技術融合領域搭建起堅實的合作橋梁。

香港都會大學師生到訪我校后,開展了項目見面會、專題培訓與分組策劃等。其中,“京港護理康復傳統及現代技術交流——創新醫療保健教學交流”項目小組,圍繞傳統中醫護理技法與現代康復技術的融合應用展開專項研討,在思維碰撞中形成多項創新性實踐方案。

在中藥實訓中心,系列實驗室系統展示了中藥傳承與發展的脈絡;大山楂丸制作體驗中,碾藥、和劑等工序讓大家親身領略傳統技藝的嚴謹精妙;中藥文創制作環節,則讓傳統藥材在創意設計中煥發新彩,展現出 “老藥新說” 的獨特魅力。中醫傳統康復護理技術體驗環節,火罐的溫熱療法、耳穴壓籽的精準刺激讓大家直呼神奇;雙橋中藥飲片廠的參觀,完整呈現了從藥材到飲片的規范化生產流程;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實地考察,則生動詮釋了中醫文化與現代醫療體系的深度融合。
在順義校區,香港都會大學師生先后走訪多個學部,在藝術創作展廳、文化遺產保護實驗室、科技創新工坊及經管模擬實訓中心,感受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活力。不同領域的教學成果與實踐探索,為兩地師生提供了跨學科視野,也為后續學術合作拓展了思路。

訪問香港都會大學期間,我校12名學生與4名教師組成的交流團,沉浸式體驗了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的育人體系。“京港護理康復傳統及現代技術交流——中醫藥傳統護理康復技術交流”項目小組在此延續合作,共同參與中醫護理教學實驗室的實操訓練,結合針灸模擬教具探討傳統技法的標準化教學模式;在虛擬現實教學專區,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利用 VR 設備模擬“傳統康復方案+現代輔助技術”的聯合干預場景,直觀驗證跨技術融合的可行性。

體育及健康中心的運動康復設施,則讓“運動促進健康”的跨界理念具象化。學術研討環節,兩地學子圍繞老年護理模式創新、社區健康服務優化等議題激蕩思維,在碰撞中深化了對彼此專業教育體系的認知,凝聚起專業發展的共識。

前沿教學技術的體驗更讓交流團耳目一新。數碼虛擬解剖專區的沉浸式系統,實現360°無死角觀察人體結構;虛擬現實教學區的VR設備,讓師生“親臨”模擬病房與手術室開展實操演練。這些技術賦能教學的案例,為我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寶貴借鑒。此外,通過護理技術實操訓練、物理治療中心參訪及睿柏園實地考察,交流團全面感知了香港在康復護理領域的專業水準與社區服務創新模式。

作為都會型大學全球聯盟成員,我校和香港都會大學均致力于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此次項目讓兩校立足專業特點,優勢互補,實現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互學互鑒,不僅培養出了一批兼具傳統技藝與現代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更在交流中促進了師資互動與學術合作,為護理康復領域提供了諸多“傳統+現代”的解決方案。兩地師生在研學中凝聚智慧、共話發展,為京港教育合作與專業領域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