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由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主辦,中國政法大學與我校聯合承辦的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2025年會“人民調解與信訪社會工作”分論壇在華南農業大學成功舉辦。
本次分論壇聚焦新時代背景下人民調解與信訪社會工作的理論與實踐創新,吸引了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實務機構的專家學者、社會工作者代表共50余人參與。論壇圍繞人民調解制度的演進、社會工作介入路徑、信訪工作機制創新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撐與實踐經驗。

論壇開幕式由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熊貴彬教授主持。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理事長、北京大學馬鳳芝教授致辭。馬鳳芝教授在致辭中指出,當前社會治理中存在“法律的迷思”,即過度依賴法律條文而忽視人的復雜性與社會關系的修復。她結合自身在海淀法院從事司法社會工作的豐富經驗,強調社會工作在調解中注重溝通、協商與人文關懷的獨特價值。她呼吁打破“法律萬能論”的認知偏差,推動信訪與社會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路徑。

論壇中,第一環節“人民調解理論與實務研究”,由我校公共管理學部直屬黨支部書記、主任胡勇慧教授主持。東南大學陳友華教授、韶關學院張卿雅老師、大連海事大學白天文同學、深圳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高級社會工作師卞海成、深圳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社會工作者陳梓浩、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助理研究員馮媛媛、深圳市龍崗區婦聯蔡安民等來自理論與實務界的專家學者圍繞人民調解制度的歷史演進、現實困境與改革路徑,以及社會工作參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的有效路徑等進行了分享。



我校公共管理學部副主任何倩副教授從價值契合與法律依據角度,論證了社會工作參與基層調解的可行性。她強調社工可通過賦權增能、系統視角分析矛盾根源,并借助動態協議與持續跟進來提升調解成效,彌補傳統調解在情感與心理支持方面的不足。

第二環節“信訪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研究”由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副秘書長、《社會建設》雜志主編、中國人民大學衛小將教授主持。華東師范大學吳同副教授、青島科技大學李亞妮老師、南京師范大學袁秋錦同學、中國政法大學王誼涵同學、上海公益社工師事務所副總干事舒啟燕、深圳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項目督導林志明、深圳市正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會工作者張虹霞等學者與實務專家,圍繞信訪社會工作的理論、政策實踐與實務案例進行了分享。

熊貴彬教授對論壇進行總結點評。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分論壇的學術深度與實踐價值,強調人民調解與信訪社會工作不僅是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應進一步推動制度創新、專業賦能與跨部門協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論壇在熱烈的學術氛圍中圓滿結束。

本次年會上,由中國政法大學、南京大學與我校聯合發起成立的“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信訪社會工作專業委員會”正式獲批籌備。該專委會將成為系統性培養信訪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推動信訪社會工作專業化、規范化發展的重要平臺。此外,為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強化專業意識、深化與學界交流,我校公共管理學部組織7名教師全程參加了本次年會,積極參與各分論壇研討,展現了學校在社會工作教育領域的積極投入與前瞻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