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我校文化遺產學部與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于我校順義校區舉行“文物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揭牌暨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廣西師范大學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機關黨委書記毛立剛,我校副校長胡麗琴,及兩校研究生工作部門、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文化遺產學部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

毛立剛在致辭中表示,廣西師范大學高度重視文物學科建設,已形成以文物與博物館學、考古學為基礎,兼具民族學、歷史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并探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一體化的產教融合辦學模式,服務西南邊疆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他指出,此次共建聯合培養基地,是雙方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務實舉措,雙方將以基地為平臺,圍繞文物保護、研究、管理與利用等關鍵領域,聯合制定培養方案,共建課程,共擔實踐實訓與科研課題,努力將基地建設成為特色鮮明、成果豐碩的高層次文物人才培養高地與創新平臺。

胡麗琴對廣西師范大學代表團的到訪表示歡迎,并介紹了我校的辦學特色。她指出,我校立足首都、服務京津冀,辦學機制靈活、產業對接緊密,形成了本土化、開放式、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特色。她強調多學科協同,將科技賦能與傳播提升融入文化遺產人才培養全鏈條,希望以此次簽約為起點,雙方將合作從研究生培養拓展至科研平臺共建、社會服務協同與項目轉化落地,實現更高質量的互補共贏。

隨后,毛立剛與胡麗琴共同為“文物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揭牌。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徐毅與我校文化遺產學部主任陳秋榮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儀式后,雙方團隊走進文化遺產學部教學實踐中心,就文物保護修復、材料檢測、數字化等模塊進行交流,一致同意聚焦“三個共建、三個共享”,即共建課程與實踐體系、科研與社會服務平臺、成果轉化機制,共享實驗室、文獻數據、行業網絡與項目渠道,通過問題導向與項目牽引,形成“課程—實訓—科研—轉化”閉環,形成對區域文化遺產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