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先進人物面對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百姓宣講在我校舉行專場報告會暨座談會,北京市委講師團原副團長劉梅攜六位不同行業的宣講員以百姓視角講述自己投身文化建設的故事,為我校學子開講一堂生動又深刻的“大思政課”。

追風箏的“守藝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哈氏風箏”代表性傳承人,北京民協第六屆理事會副主席哈亦琦,緊握文化傳承的“風箏線”,用四十年的匠心和堅守完成從風箏技藝學徒到非遺傳承大師的轉變,現場展示的一張張風箏畫譜,造型多變、畫藝精湛是他矢志不渝創新傳承的結晶,收獲現場學生的敬佩與掌聲。

北京市非遺項目平谷調大鼓傳承人李克文,以幾句悠揚的平谷老調唱響現場,又將自己的技藝傳承故事娓娓道來,從入門“走三關”、苦練基本功到各種鼓曲比賽中取得佳績,再到原創新作在互聯網平臺傳播成為一名合格的“非遺傳承人”,對傳統文藝的傳承責任是她不懈前行的驅動力。

北京龍在天皮影藝術劇院演員李炟橙,動情講述了她和皮影的故事,曾經的她懷揣舞臺夢想從云南遠赴北京潛心鉆研皮影操縱技藝,即便面對寥寥觀眾她依然全情投入,每一場表演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并愛上這門藝術她走進了大中小學的講堂,創新編排多語種皮影劇目,以一名非遺傳承教育者的身份,推動這一中華傳統藝術走向世界舞臺。

曾因一段介紹頤和園建筑的“貫口”視頻走紅網絡的頤和園“掃地僧”北京環衛集團職工張旭,講述了他從一名普通保潔員到對頤和園建筑如數家珍的“文化講解員”的別樣經歷,他的“反差”才華和立足崗位不斷學習的精神,以及傳播頤和園歷史文化的責任之心,讓現場觀眾深受觸動。

延慶區香水苑街道社區退休居民徐蘭鳳,講述了她的老伴兒孟憲利幾十年如一日收藏長城相關郵票、照片、明信片等的故事。這些留有長城歷史印記的藏品都是他們傳播長城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未來他們將繼續守護這份文化傳承的使命“把長城文化傳播到全國去”。

大北照相館攝影師賀柏音,曾先后參與了建黨百年、黨的二十大等重大歷史節點的合影拍攝工作,宣講臺上他分享了自己用鏡頭記錄時代的華彩瞬間,并表示要繼續用光影寫史記錄下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圖景。

交流座談會上,榜樣人物和學生們的距離拉近,宣講員們從自身經驗出發以真人真事真情實感回應學生們在文化傳播、非遺傳承和青年擔當等方面的疑問,引導同學們在未來學習生活中堅定理想信念,勇擔青春使命,做新時代文化傳承的接力者。


本次活動共有400余名學子參與此次活動,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宣講人的奮斗故事激發了青年學子的家國情懷。大家紛紛表示,要將“信仰的力量”揉進青春血液,向先進榜樣學習。

此次活動是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信仰行”項目專題活動也是北城自加入行動計劃以來舉辦的首場校園活動。期待北城學子積極參與到更多“京”彩活動中,推動首都文化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