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在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與門頭溝區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我校科協攜手門頭溝社區,在202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期間,為當地居民送上了豐富多彩的系列科普活動,讓大家近距離感受科學之美,領悟科技之樂。
9月14日上午,我校科協與門頭溝社區居民一行40余人,前往中國航空博物館,開啟了一場探索藍天的非凡之旅。

參觀活動在博物館的露天展館拉開序幕。居民們首先被各式各樣的飛機模型所吸引,從初代的“簡陋模型”到現代的“尖端科技”,每一架模型都講述著中國航空事業發展的輝煌歷程。參觀中,講解員詳細講述了各代戰斗機的參戰經歷及其在中國航空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參觀居民深切感受到了航空人勇于探索、不懈奮斗的精神。

室內展館則以時間線為軸,系統展示了中國航空工業從艱難起步到躋身世界前列的壯麗篇章。從早期的摸索嘗試,到如今的國際領先,每一個重要節點都讓人心生自豪,居民們邊走邊看,不時發出陣陣贊嘆。

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社區居民對中國航空事業發展歷程的了解,也促進了高校與社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居民們紛紛表示,這次參觀讓他們對中國航空事業的輝煌成就感到無比驕傲,期待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走近科技、了解科技。
9月27日上午,我校科協在門頭溝區小園一區社區活動室舉辦了香囊DIY活動。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社區居民在體驗中感受香囊制作的樂趣,增進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

活動中,香囊制作專家秦雯老師向大家生動地介紹了香囊的歷史及文化內涵,詳細講解了四種香料的相關知識,并現場向居民展示艾草的味道和具體功效,讓居民對香囊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制作環節,居民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香囊樣式,并在志愿者的幫助下研磨香料、捆扎內膽、裝入香囊。不久,一個個形態各異、香氣襲人的DIY香囊便制作完成,活動場內處處飄蕩著艾草的芬芳。看著自己動手制作的成果,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和滿足的笑容。

小園一區居民紛紛表示,這次活動不僅讓大家學到了香囊制作的知識,更讓大家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9月29日上午,校科協在門頭溝京西嘉苑社區活動室舉辦天文知識講座,旨在普及天文知識,提升社區居民對天文科學的興趣與認知,增進學校與社區之間的友好交流。

活動邀請到北京天文館金牌講解員趙夢迪老師作為主講嘉賓。趙老師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生動的講解風格,為現場居民帶來了一場關于中國古代天文知識的精彩講座。她詳細介紹了北京古觀象臺的歷史、作用及樣貌,帶領大家領略了古人的智慧與成就。并引導大家認識了常見的天體,以及歷史文物中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元素,讓居民對古人的天文觀測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趙老師還向大家介紹了中國古代各種“奇異天象”和特有的“三垣布局結構”,以及西方的古典星圖等妙趣橫生的天文知識。

在提問環節,趙老師還耐心地回答了居民提出的關于彗星命名的問題。講座結束后,學生志愿者向居民分發星象圖,幫助他們重新認識星星排布的規律和位置,活動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
每場活動結束后,我校老師和學生志愿者都為大家發放了精美的紀念品,紀念難忘的學習之旅。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不僅為門頭溝社區居民搭建了走近科學、感受科技的獨特平臺,也為增進高校與社區互動交流提供了有益借鑒。未來,校科協將繼續在北京市科協與門頭溝區科協的指導下,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舉辦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