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我校首都工匠學院在首都及京津冀地區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提升首都及京津冀地區文博文旅領域工匠人才運用文物數字化技術的專業能力,11月25日,“2024年文物數字化工匠人才研修班”在順義校區開班。本次研修班采用集中脫產培訓與分散在崗研修相結合的方式,將開展為期兩年的系統性培訓。

北京市總工會職工發展部部長張鵬,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郭京寧、北京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副主任劉桂萍、我校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兼工藝美術系主任陳秋榮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開班儀式。

袁佳副校長在開班儀式上表示,學院秉持高水平、小規模、重特色的“匠心標尺”,廣納京津冀三地技術骨干,矢志培育契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浪潮、馳騁多元產業融合“戰場”的復合型工匠翹楚。

本次研修班是在我校首都工匠學院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指導下,由工藝美術系文物數字研究中心和教育培訓中心聯合組織實施。研修班經過多輪專家論證,最終聚焦常見可移動文物和重要不可移動文物的數字掃描,各類文物二維、三維采集以及紋理處理的技巧和方法。經過嚴格遴選,最終有20名學員參加本次研修班。包括北京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前三名,市級(示范性)職工創新工作室領軍人以及其他在行業(領域)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來自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等北京地區文博文旅事業單位、院校以及數字文化領域前沿企業的技術人才,以及來自天津博物館、天津民革畫院、河北保定學院的業務骨干。

研修班的教師團隊實力雄厚,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城市學院北京3D打印研究院院長盧秉恒領銜,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吳詩中,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覃京燕、北京城市學院文化遺產學院院長陳秋榮,第三屆“北京大工匠”、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喬元輝等專家學者擔綱主講,還有來自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資深研究館員和知名企業的技術負責人參與其中。他們將為學員們帶來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先進的技術應用案例以及最具啟發性的實踐經驗分享,授課內容涵蓋講授工匠精神、文物數字化在文博考古領域中的應用、文化遺產數字化傳播與活化利用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文物數字化技術發展與新技術成果等多個主題。
本次研修班成功開班,不僅為學員們搭建了成長與進步的平臺,還為文物數字化領域的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與文化傳承注入了持續的動力。在北京市總工會的積極指導下,我校首都工匠學院致力于在未來培養出一批卓越的文物數字化工匠,為推動我國文物事業的現代化發展貢獻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