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11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我校以“數智創新 匠心傳藝”為主題,通過實物陳列、圖文展板、視頻演示、互動體驗等形式,展示了學校在現代科技與文物保護修復、非遺技藝傳承融合方面的創新成果。

展覽期間,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總干事彭嶺果,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張健,北京市委統戰部二級巡視員、北京市中華職業教育社秘書長趙寧康蒞臨我校展區指導工作,對學校在文物數字化領域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校長劉林在展區聽取文化遺產學部主任陳秋榮教授的詳細匯報后,充分肯定了學部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實踐,并對學部文脈傳承、科技創新相關工作進一步提出要求。


展區重點展示了我校文物數字研究中心,作為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所承擔的明代彩繪漆棺的保護與數字化采集、真覺寺金剛寶座的激光三維測繪、蘇州吳文化博物館文物數字化等多個文物數字化項目。這些項目充分展現了數字技術在文物保護領域的創新應用。


當文物遇見新科技,傳統工藝煥發新生,展區化身“移動博物館”,清化寺東魏石佛的修復與復制展現文物修復的科技精度;四季娃系列作品以推光漆、犀皮漆、蛋殼鑲嵌、螺鈿鑲嵌等傳統髹漆技法,讓四季自然之美與非遺技藝碰撞出創新火花……這些展品生動詮釋了“科技保護文化、文化滋養科技”的融合理念。


特別設置的漂漆技藝互動體驗區吸引了眾多觀眾踴躍參與,現場氣氛熱烈。參觀者通過親手體驗傳統工藝,深切感受到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


據了解,本屆北京科博會以“科技引領 創享未來”為主題,設有信息科技、智能制造、醫藥健康、綠色雙碳、數字經濟和區域創新6個專題展區,展覽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吸引了800余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我校文化遺產學部的參展既體現了學部將文物保護修復、非遺技藝與現代科技創新融合的成果,也提升了學校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