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些時刻如同璀璨星辰,始終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202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時刻。作為國際文化與傳播學部“紅色文傳人”,我們有幸共同見證,在莊嚴的儀式中真切讀懂了“紅色中國”的重量。



歷史回響:紅色基因的薪火相傳
當習近平總書記與觀禮臺上就坐的老兵代表一一握手,那一張張布滿皺紋卻堅毅無比的面龐和一枚枚閃耀著光芒的勛章就是紅色基因的最初承載者,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獨立。從“小米加步槍”到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從簡陋的作戰方式到高科技的戰爭手段,這巨大的變化正是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

9月3日,作為受邀觀禮嘉賓,我不僅目睹了各兵種整齊劃一的方隊、鏗鏘有力的步伐和先進精良的武器裝備,更看到了祖國的強大,感受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僅為國家的強盛感到自豪,更深知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不僅為祖國的成就感到自豪,更要從中汲取前行的動力,腳踏實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為國家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傳播學教研室教授 張瑋

作為學校教師代表參加9月3日現場觀禮,我內心感到無比激動與自豪。我將以此為契機,將閱兵報道融入專業課程,與學生重溫這場盛典的同時,教學生如何采寫評論,培養優秀的全媒體傳播人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做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傳播學教研室教授 鄧興軍


閱兵式讓我讀懂了“實力源于奮斗”,那些鏗鏘步履與尖端裝備,不僅是國防力量的呈現,更是一代代軍人以實踐磨礪本領、以堅守鑄就擔當的縮影。這讓我更加深刻意識到:教書育人不僅要教授理論知識,更要引導同學們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需求——在實踐中錘煉真技能,在就業選擇里錨定“國之所需”。以閱兵精神為引,鼓勵學生扎根實踐一線,以過硬本領對接時代需求,在服務國家發展中實現人生價值,讓青春與強國同頻共振。
——文傳學部副主任 張心遠
觀看九三閱兵、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我深感振奮與責任在肩。閱兵展現出我國軍事科技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巨大跨越,國家綜合實力全面提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深刻闡釋了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的時代命題,是一堂極具指導意義的“大思政課”。作為外語教師,我們要將講話精神融入教學,引導學生領悟當代中國的發展理念與大國擔當,鼓勵學生用專業知識詮釋中國方案、傳播中國聲音,培養出能融通中外、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外語人才,向世界呈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英語教研室主任 郭瑞
作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師,當我得知有三位北城廣電畢業生奮戰在閱兵直播一線,在場見證國家重大時刻,我會比他們更容易落淚,更加激動。我們都是傳媒鋼鐵洪流的一滴水,老師們守望著同學們奔涌的方向,每一次聲音響起,每一幀畫面切出,我們都同頻共振共情于我們熱愛的祖國和光榮的事業!
——廣播電視編導教研室主任 周嵬瑋
觀看九三閱兵,我心潮澎湃。列隊嚴整、氣勢如虹的威武之師,彰顯了中華民族不可侵犯的堅定意志。身為金融學會計學國際課程班的專業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要厚植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引導同學們在全球視野中認識中國發展的獨特優勢與挑戰,以專業報國,以赤誠守責,為祖國經濟騰飛貢獻智慧與力量!
——財經管理教研室主任 郭永建
觀看盛大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令我心潮澎湃,深受震撼。一支支威武之師、整齊劃一的步伐,展示了國威軍魂,更體現出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國家邁向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更加意識到自身肩負的育人使命與黨建責任。今后我將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文傳學管第一黨支部書記 王偉楠
當我們看到青年學子們在天安門廣場唱響民族最強音,紅色情懷已經深深扎根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這是人民對國家的熱愛,對民族的自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我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更加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決心。

我非常榮幸以廣場合唱團成員身份,參與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當和平鴿放飛的那一刻,我的眼眶瞬間濕潤,我深知和平來之不易,作為新時代青年,更應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未來,我將把胸中的愛國情懷,轉化為腳踏實地的時代擔當,以青春之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2023級傳播學專業 劉云天

身為學生黨員,我深知和平來之不易。未來我會以史為鑒,把對歷史的銘記、對和平的珍視轉化為奮斗動力,用實際行動為國家發展添磚加瓦,讓“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信念在新時代持續傳遞。
——2022級法語學專業 徐劭彤
作為紅色文傳人,我們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的使命。在閱兵式媒體報道、服務保障等各個環節中,處處可以看到“紅色文傳人”校友們的身影。深刻體悟到紅色精神的磅礴力量。文傳校友們以鏡頭記錄歷史瞬間,用筆觸書寫時代強音,在天安門廣場的現場報道中傳遞閱兵式的莊嚴與榮耀;在服務保障中精益求精,以嚴謹細致的作風確保每個環節精準銜接,用專業與熱忱托舉閱兵式背后的無聲力量。

作為一名豐臺區級融媒體記者,能站在天安門廣場報道國家盛事,我深感榮幸,這也是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的生動實踐。更讓我自豪的是,腳下的這片土地與我的家鄉豐臺有著深厚的歷史聯結。
八十八年前,盧溝橋畔一聲槍響,拉開了全民族抗戰的悲壯序幕。在那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佟麟閣將軍、趙登禹將軍等無數英烈,將滿腔熱血甚至寶貴生命永遠留在了豐臺的大地上。英雄壯舉,鑄就了我們民族不屈的脊梁,也為我們留下了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歷史從未遠去,精神永遠傳承。今天的豐臺,正致力于讓這段歷史煥發新的時代光芒。
在盧溝橋上,年過九旬的鄭福來老人義務講解了七十三載,他用一生的堅守,將抗戰的故事向來往的人們娓娓道來,因此被譽為“時代的楷模”。在他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講述歷史的行列。坐落于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作為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吸引了超60萬名民眾前來參觀,感受歷史的脈搏,汲取前進的力量。這些生動的實踐,證明豐臺區全力守護民族抗戰的精神家園,讓紅色成為這片熱土最鮮亮的底色。
從承載民族傷痛與榮光的盧溝橋,到見證國家繁榮與昌盛的天安門,這短短二十公里的距離,中華民族走過了從沉淪到奮起、由苦難走向輝煌的偉大征程。這是一條奮斗之路,也是一條傳承之路。作為豐臺的記者,不僅要報道眼前的盛世華章,更有責任講好過去的英雄故事,讓偉大的抗戰精神在新時代繼續激勵我們奮勇前行。
——2010屆傳播學(國際課程班)專業校友原梓峰 現就職于豐臺區融媒體中心

在九三紀念大會上,我負責核心區外圍安保執勤工作。當禮炮聲轟鳴,當懸掛“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旗幟的直升機飛過頭頂時,我深切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英雄的榮光,感受到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國防現代化的堅實成就。我對自己能為偉大的祖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感到無比驕傲。
——2013屆英語專業校友郜孟晨 現就職于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

有幸參與大會保障工作,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主要負責演播室視頻系統維護,在大會開始前對所有信號和設備進行檢查,確認系統工作正常,確保直播絕對安全。最終,我們以零失誤確保了大會直播的順利完成。這份經歷讓我對廣電技術工作的嚴謹性與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倍感自豪。
——2019屆廣電專業校友侯思蕊 現就職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我在紀念大會現場參與媒體保障工作。當八一飛行表演隊飛過城樓時,我明白所有的排練與努力都在此刻鐫刻進歷史,能夠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 來見證祖國偉大的歷史時刻,何其幸也!
——2020屆廣電專業校友范恩澤 現就職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不管在前期準備、中期演練還是正式閱兵當天,作為轉播隊伍的一員,我無論多么興奮都要堅守崗位。完善的準備讓我早就對所有細節爛熟于胸,但是當我置身現場,內心的激動讓我有不真實感,轉而想到我的確在與歷史共前進了。責任擔當,使命必達!
——2025屆廣電專業校友白曉昊 現就職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作為現場工作人員,今日的經歷注定成為畢生難忘的記憶。從晨光熹微中國旗升空的莊嚴,到國之重器亮相時的震撼,再到戰士們“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誓言響徹現場,所有情緒在那一刻匯聚成手中揮動的五星紅旗,化作熱烈的歡呼與掌聲。這份澎湃與自豪,不僅是對當下的禮贊,更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承——它將繼續指引我們,在新征程上堅定前行。
——2021屆西班牙語專業校友 高新宇

2019年,作為北京城市學院志愿者,我有幸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畢業后我始終謹記母校的諄諄教誨,勤奮進取、開拓前進。今年作為觀禮嘉賓,我無比激動與自豪。當最后一批殲10教練機梯隊拉出14道彩煙飛過廣場上空時,我不禁想到了中國人民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戰歷程,更是仿佛看到了14億多中國人民奔向強國復興的光明前景。
——2021屆翻譯專業校友楊子康 現就職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身處現場的我深切感受到祖國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看到抗戰老兵們歷經歲月滄桑卻依然堅定的眼神,我更加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用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在平凡崗位上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3屆英語專業校友李嘉寶 現就職于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鎮人民政府

英國當地時間2025年9月3日凌晨2點,我準時觀看大會直播,英國的夜漫長而寒冷,但是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的心早已沸騰,我為祖國的強大而感到驕傲!這盛大的閱兵式,不僅展示了中國軍隊的實力和風采,也展現了中華民族維護和平的決心和力量。作為一名遠離家鄉的留學生,那一刻,我真切地體會到了自己與祖國之間的血脈聯系,是國家的強大讓我們在海外的游子更有底氣!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更要珍惜現在,努力學習,努力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2024屆英語專業校友李星陶 現就讀于英國南安普頓大學
我們每一位紅色文傳人,在這次紀念大會上讀懂了“紅色中國”的重量。它是歷史的沉淀,是人民的力量,是時代的擔當。在未來的征程中,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自己的筆和鏡頭,記錄紅色中國的輝煌,傳承紅色基因的火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