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傳播學專業創立于1999年,2020年被評為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專業開辦至今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培養目標
傳播學專業旨在培養適應北京區域經濟及行業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具備寬厚的人文素養和業務素養,理解掌握傳播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媒體融合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熟練運用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傳播新技術,具備融媒體新聞報道能力、融媒體創意表達能力、全媒體運營能力、大數據與數字傳播能力,以融媒體科學普及傳播和融媒體京味文化傳播為實踐特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畢業后可以在各級各類新聞傳媒機構、文化傳播公司以及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從事融媒體新聞報道、融媒體廣告創意傳播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特色
傳播學專業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應用型融媒體人才培養。結合人工智能加速演進帶來的社會深刻變革,培養學生融媒體新聞報道能力、融媒體創意表達能力、全媒體運營能力、大數據與數字傳播能力等。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一系列新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滿足新文科建設的需要,打造面向未來智能融媒傳播時代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利用大數據分析、AI軟件學習、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實現課程數字化教學。同時,專業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培養具有強烈本土意識和較高國際視野的國際化傳媒人才。
傳播學專業非常重視開放辦學,不僅帶領學生在國內外專業賽事中斬獲佳績,還定期邀請知名媒體人為學生開展豐富的專題講座、增進行業交流。傳播學專業擁有優質的校外實習基地及合作單位,如全國青聯、北青網、北京廣播電視臺、新華社北京分社、北京日報、人民網、五洲傳播中心、中國體育等;擁有豐富的校內媒體實踐平臺,如廣告工作室、全媒體工作室、國際傳媒工作室等,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有力保障。傳播學專業注重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出國留學、考研深造、就業等不同需求。
除傳播學主干課程外,本專業選拔優秀生進入國際傳播實驗班,開設融合新聞與智能傳播、融媒體廣告創意傳播模塊課程。大一第一學期結束后,經學生報名和專業選拔,擇優進入國際傳播實驗班;大二學年第一學期起,非國際傳播實驗班學生可學習融合新聞與智能傳播模塊或融媒體廣告創意傳播模塊課程,最大限度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
國際傳播實驗班特色人才:
秉承“堅守國家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人才培養理念,傳播學(國際傳播實驗班)整合校內外各類優質資源,以國際化、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特色,選拔優秀生實施卓越人才培養,培養學生具有“傳播+外語+傳媒技術”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具備較強的國際視聽傳播的實踐創作能力,通過綜合考核實施淘汰機制。注重學科交叉與知識體系融合,設置新聞傳播學、國際關系、文化學等多學科的融合課程,通過開設英語輔修專業、采用全英文課程、中外聯合授課等模式,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
傳播學(國際傳播實驗班)學生可優先參與國際交流項目,如海外沉浸式國際課程營、學期學年交流項目等。豐富的實踐項目使學生在媒體前沿接觸國內外最新的媒介產品制作和產出過程,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的同時,為學生將來進入職場打造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出國深造和國內考研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譯方面具備一定能力,助力學生實現海外升碩。同時,較好的英語基礎也有助于學生國內研究生備考。

傳播學專業學生在北京科技報科學傳播訓練營中學習無人機拍攝方法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劉笑盈教授為傳播學專業學生開展專題講座

英國奧斯特大學教授為傳播學專業學生開設傳媒前沿講座

傳播學專業學生參加美國紐約電影學院暑期交流項目
融合新聞與智能傳播特色人才:
在傳統新聞專業的新聞理論、新聞實務等課程的基礎上,傳播學專業兼顧平面、電視、網絡等各大媒體傳播領域學習,著力培養學生新聞采編、攝影攝像、音頻視頻編輯等基本技能,同時掌握新媒體技術、數據分析等前沿知識,熟悉人工智能技術的原理和應用,能夠將其與新聞報道工作相結合,培養掌握數智技術的融合新聞報道人才。同時,通過豐富的校內媒體實訓平臺、優質的校外實習基地、高質量的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階梯式、系列化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夯實學生專業核心能力。

傳播學專業學生參與人民網國慶直播工作

傳播學專業學生采訪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張澤群
融媒體廣告創意傳播特色人才:
傳播學專業將傳統廣告行業與新媒體的發展趨勢相結合,培育適應數字化環境下的全球性視野和專業素養的高層次人才,填補市場的人才培養空缺。一方面培養學生創意思維能力,掌握廣告創意和傳播策略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字營銷等技術應用能力,尤其側重移動媒體、社交媒體等新媒體創意策劃、營銷推廣、文案編輯和圖片制作等實踐能力的培養。專業采取課程設置與大賽相結合的辦法,真題真做,使學生在完成課內作業的同時也完成參賽任務,不僅使課內學習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學生的課內學習更有目標、更具針對性,同時學生的成果還能夠獲得外界較為權威的評價。傳播學專業還為學生提供深入了解廣告行業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傳播學專業學生獲得2023年大廣賽平面廣告類北京賽區一等獎
三、課程設置
專業基礎課:專業導論課、新聞學概論、傳播學理論、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文學寫作、語言表達藝術、創造性思維、攝影技術與藝術、攝像技術與藝術、數字媒體技術1、數字媒體技術2、人工智能導論
專業核心課:大眾傳播史、傳播學研究方法、跨文化傳播、媒介融合、新媒體實務、全媒體新聞采訪與寫作、傳媒全案實訓、出鏡報道與節目主持、調查軟件與應用、電視畫面編輯、視聽語言、融媒體創意設計、傳媒學術寫作
專業方向課:傳媒文化解讀、短視頻創作、紀錄片創作、新媒體產品策劃與制作、新媒體運營;新聞評論、融媒體新聞編輯、新聞策劃學、電視節目策劃與制作、數據可視化與數據新聞、科普創作與傳播、影視色彩設計;廣告策劃、廣告文案寫作、融媒體品牌形象設計、市場營銷與消費者行為、廣告學概論、京味文化傳播等
學部提供自主學習中心,請學生自備筆記本電腦。
四、實習實踐
傳播學專業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理念,按照匠心專能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統籌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圍繞專業的實踐育人目標,構建了集“基礎訓練——技能訓練——創新和創業訓練——專業綜合應用能力訓練”于一體的校內外聯動、國內外互通的多層次、立體化“雙輪驅動式”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以“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為“雙輪”,相互協調、互為補充、統籌推進;通過校內認知實習到校外崗位實習,漸進式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
在課內實踐環節,傳播學專業課程設計采取“理論、案例、實訓”三位一體、多層次的課程內容體系,將系統的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形成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正確的價值觀。
在校內實踐環節,傳播學提供全媒體工作室、廣告工作室、國際傳媒工作室等校內媒體實訓平臺資源。其中,全媒體工作室作為傳播系學生實踐平臺,為在校學生創設了新聞實戰演練機會。工作室組織新聞采編、攝影精英培訓活動,完成知名校友系列訪談、主持業界大師專題訪問,參與北青傳媒集團、網易教育頻道等知名傳媒的熱點新聞選題策劃與落實,參加“讀懂中國”征文、微視頻活動和立項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比賽等。廣告工作室讓學生能夠接觸到真實的實踐項目,掌握正確的廣告流程和方法,國際傳媒工作室依托學部科學傳播和國際傳播項目,為學生提供新媒體產品制作與研發的平臺。在校期間,學生參與了高校助力順義區基層科普行動項目、門頭溝區農村科普行動等課題,自主設計并完成大量軟文、短視頻、漫畫、電子手冊等科普新媒體物料;學生同時參加多項競賽,并在北京科學傳播大賽中斬獲優良成績。

全媒體編輯實驗室

全媒體演播室

錄音實驗室
在校外實踐環節,傳播學專業定期組織學生校外媒體交流學習,在每年秋季學期,組織大四學生進行專業崗位實習。以專業能力提升為導向,要求學生進入職場實戰環境,綜合訓練三年所學到的理論和實踐內容。專業實習強調學生實習崗位對口,在實戰中提升核心專業能力,每位學生制定實習計劃,將知識技能、能力提升與工作崗位之間形成良好對接。傳播學專業的專業崗位實習主要集中于以下單位:中央級、省市級的電視臺;報社、雜志社及其新媒體平臺;傳統媒體的互聯網平臺、大型互聯網門戶網站;影視、文化、傳媒公司;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等。

傳播學專業學生在北京電視臺《檔案》欄目實習

傳播學專業學生在實習拍攝現場

傳播學專業學生在實習崗位策劃天貓正當紅活動

傳播學專業學生在《北京日報》實習任編輯
五、培養成果
專業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項目驅動,真題真做,專業一貫重視將學科競賽引入教學環節,通過課程設置與大賽相結合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自信心,從而切實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達成。近五年來專業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62項,獲得各類獎項476項。其中國際級獲獎20項,國家級獲獎145項,省部級獲獎79項,優秀指導教師和組織獎近40項。

傳播學專業學生獲得2023年大廣賽全國一等獎
代表性獲獎情況如下:
(1) 2019年,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大廣賽)北京賽區(省部級)獲獎89項;
(2) 2019年,首屆全國大學生“品牌故事”創意大獎賽,獲得平面類作品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視頻類作品三等獎1項。
(3) 2019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經濟新聞作品大賽,獲得新聞報道類二等獎。
(4) 第七屆首都大學生創意集市活動,提交作品200多件,有23件作品入選活動,參加現場展出。
(5) 中國出版集團“小世界童書館”LOGO征集大賽,15廣告本王思雅同學的標志設計作品在中國出版集團“小世界童書館”LOGO征集大賽初評中勝出,在網絡投票獲得16413票。
(6) 首都大學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教育活動平面設計大賽,鐘楚貽、田圣潔、肖凱、劉巖、楊辰熙、李曉軍六位同學獲得微電影、延時攝影類二等獎。
(7) 2020年,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學院獎等專業比賽(省部級)獲獎46項,包括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
(8) 2020年,第五屆中國夢﹒青年影像盛典,獲得一等獎1項、三等獎5項。
(9) 2021年,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大廣賽)北京賽區獎項67項,其中國家級優秀獎3項,北京賽區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7項,優秀獎45項,優秀指導老師獎1項。
(10) 2021年,“黨旗下的故事”短視頻大賽暨“第六屆中國夢·青年影像盛典”共獲得各類獎項8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11) 2021年,“百年風華 美好生活”網絡視聽國際傳播系列活動暨第一屆國際短視頻網紅大賽,共5部作品榮獲全國100部優秀入圍作品。
(12) 2022年,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大廣賽)全國總決賽國家級獲獎3項。
(13) 2022年,“青創北京”暨“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青振京郊”專項賽省部級銅獎3項。
(14) 2023年,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大廣賽)北京賽區(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優秀指導教師獎1項。獲得全國賽區一等獎1項,優秀獎2項。總計獲得第15屆大廣賽各級各類獎項17項。
(15) 2023年,北京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讀懂中國”活動微征文二等獎1項,微視頻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16) 2023年,第五屆北京科學傳播大賽科普短視頻全國二等獎1項。
(17) 2023年,第八屆大學生經濟新聞作品大賽新聞報道類一等獎1項。
(18) 2023年,“中國故事,世界看見"全國大學生留學生雙語主播短視頻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19) 2024年,第四屆“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大學組北京選區一等獎。
(20) 2024年,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大廣賽)北京賽區(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2項。
六、發展前景
傳播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職于各級各類新聞傳媒機構、文化傳播公司以及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畢業生亦可參加國內考研或出國留學深造。很多優秀畢業生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北京廣播電視臺、新華社、人民網、中新社、鳳凰網、騰訊、百度、抖音、快手、國際及本土4A廣告公司等優質平臺任職,成為優秀的傳媒人。
傳播學專業畢業生可以從事多領域工作。國際傳播領域:如政府機關,電臺、電視臺、報社等新聞機構,互聯網公司、影視制作、文化傳媒公司等單位,從事對外宣傳、國際傳播、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傳媒作品的創意、策劃、采訪、拍攝、編導、后期制作、宣發等工作;融合新聞與智能傳播領域:如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絡等新聞媒介從事融媒體新聞采寫、內容編輯、視頻攝制、報道主持、策劃評論等新聞傳播工作;融媒體廣告創意傳播領域:如互動新媒體廣告公司、傳媒策劃公司、公關活動公司從事廣告創意、策劃、管理等工作,或在各大門戶網站、文化傳播機構、各級媒體、大型企事業單位的廣宣部門從事廣告創意、營銷推廣、公關活動、文案策劃、內容編輯等工作,也可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宣發、推廣、活動策劃等工作。
關于本專業更多資訊,歡迎瀏覽我校國際文化與傳播學部官方網頁:http://www.kgkss7l.xyz/jjglxb/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