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科類:文史、理工
招生層次:本科
學位授予門類:文學學士
一、 專業簡介
隨著國際交往中政治、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越來越需要國際傳播專業人才來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高文化軟實力。北京作為首都,其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地位,呼喚更多的國際傳播人才參與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拓展與國際友城交往,深化民間交往合作,為北京這座擁有文化自信與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增強國際影響力。因此,為國家、為北京培養擁有大眾傳播技能、熟練運用中英文進行交流、并具有寬厚的中外文化底蘊的國際型傳播人才是大勢所趨。
同時,在人工智能、融媒體、微服務和虛擬現實等一系列新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了適應傳媒領域的大變革,滿足新文科建設的需要,打造面向未來智能融媒傳播時代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利用大數據分析、AI軟件學習、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實現課程教學的數字化已成為全球學校教育的創新發展趨勢。傳播學(國際課程班)依托優質國際合作資源,將前沿科技融入教學,致力于培養具備全球化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和人工智能應用素養的復合型傳播人才。
本專業招收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且有強烈出國攻讀碩士意愿的應屆高考畢業生。專業與英國、美國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開展2+2或3+1學分互認雙學士學位、3+1本碩雙學位培養,學生完成國內學習并達到成績要求后,根據學生專業興趣,在大三或者大四可赴海外合作院校學習傳播學相關專業,所修學分兩校互認,同時滿足雙方畢業條件后獲得兩校學位,獲得海外學士學位的同學申請部分海外知名院校碩士時可免提供外語成績。本專業雙學位項目學生名校申碩成功率達90%以上,往屆畢業生成功申碩院校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英國愛丁堡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

海外合作院校外事副校長受聘傳播學專業客座教授 傳播學專業中外師生見面會
二、專業優勢
本專業招收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且有強烈出國讀研究生意愿的應屆高考畢業生。專業教學體系包括傳播學專業課程與雅思英語課程,以及校內外、海內外專業活動與實習實踐。
國內階段課程由我校與海外合作院校共同設計。同時AIGC賦能課程設置,緊跟傳媒科技前沿,課程涵蓋跨文化傳播、視聽創作、全媒體新聞采訪與寫作、新媒體實務等核心領域,提供全英文或雙語授課模式,培養學生國際傳播競爭力。核心課程使用國內外出版全英文教材,采用純英語或雙語教學,合作院校參與核心課程教學,國內主講教師均為有留學經歷的新聞傳播學博士或博士后。專業課程設置以“智能”為基礎,以“媒體”為核心,在部分課程中將“智能科技軟件+媒體融合+國際化”進行交叉融合,比如《人工智能導論》課程探索AI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包括內容生產自動化、數據新聞、智能傳播策略等,為學生奠定AI基礎;《全媒體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結合AI技術,掌握數據驅動新聞寫作、智能編輯、AI生成內容等新媒體技能,培養具有跨界思維的國際化復合型傳媒人才。
雅思英語課程為專業核心課程,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雅思教學團隊均有國外留學背景和多年的雅思教學經驗,授課方式靈活多樣,助力學生參加雅思、PTE、海外合作院校英語測試等并考取理想的成績。國內學習期間,學生均可報名參與美國、英國、韓國等高校聯合工作坊,與海外合作院校師生互動交流。優秀學生還有機會獲得國際交流專項獎學金。
國內學習期間,學生可以參與校際創作交流,與海外合作院校師生互動。優秀學生將有機會獲得本專業國際交流專項獎學金,赴海外合作院校參加短期訪學活動。學生通過海外學習,能有效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及傳播學專業實踐技能,為后續攻讀碩士課程做好充足的準備。
專業為學生提供海外合作院校沉浸式國際課程營(免海外學費,交通及生活費等自理),學生可以參與“中外青年交流工作坊”,參加英國、韓國、中國香港及澳門地區等高校工作坊項目(免海外學費,交通及生活費等自理,部分項目提供優秀生獎學金名額),與合作院校師生進行作品交流互動。專業還與美國頂尖學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簽訂合作協議,學生達到語言要求可參加UCLA夏季學期課程(海外學費、交通及生活費等自理),通過考試將得到UCLA官方成績單,所得學分(College Credit/Unit Transfer)得到美國、加拿大及歐洲各大學認可。此外,還可申請參加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知名大學的國際交流項目以及北城國際碩士橋梁課程。
海外同步網絡課程資源 專業學生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進行專業學習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適應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文化傳播和國際文化交流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培養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良好品德修養、具有扎實的人文基礎、豐富的國際社會知識,以國際化為特色,既熟練掌握傳播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又具有國際視野和中西文化底蘊,且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能能以英語進行對外文化傳播和國際文化交流,能經受多元文化的沖擊,具有鮮明的智能思維、數據思維和跨界思維的國際化復合型傳媒人才。
四、培養特色
本專業重視對外合作與交流,在實現浸泡式國際化課程環境的同時打造本碩連讀項目和國際學分項目。學生通過海外學習,有效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及傳播學專業實踐技能。
專業與英國、美國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開展2+2或3+1學分互認雙學士學位、3+1本碩雙學位培養,學生完成國內學習并達到成績要求后,根據學生專業興趣,在大三或者大四可赴海外合作院校學習傳播學相關專業,所修學分兩校互認,同時滿足雙方畢業條件后獲得兩校學位,獲得海外學士學位的同學申請部分海外知名院校碩士時可免提供外語成績。本專業雙學位項目學生名校申碩成功率達90%以上,往屆參加海外合作院校項目的本科畢業學生,碩士升讀的英國名校(部分名單):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世界綜合排名第9位)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世界綜合排名第14位)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世界綜合排名第19位)
英國愛丁堡大學(世界綜合排名第22位)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世界綜合排名第32位)

本專業學生參與美國UCLA暑期課程

本專業學生赴英國、加拿大等交流學習
五、課程設置
基礎課程:專業導論、攝影技術與藝術、攝像技術與藝術、電視畫面編輯、語言表達藝術、馬克思主義新聞學、人工智能導論、全媒體新聞采訪與寫作、數字媒體技術等。
國際課程: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全英文授課)、新聞出版研究與實踐(中英雙語授課)、電視節目形態分析(中英雙語授課)、新媒體研究與實踐(中英雙語授課)、傳播學研究與實踐(中英雙語授課)、媒介概論(中英雙語授課)、紀錄片分析與實踐(中英雙語授課)、國際傳播(中英雙語授課)等。
外語課程:雅思聽力、雅思閱讀、雅思寫作、雅思口語等。
學部提供自主學習中心,請學生自備筆記本電腦。
六、實習實踐
校內:由本專業創建、我校唯一中英文雙語專業社團“國際傳媒工作室”始于2006年。社團依托傳播系現代傳播實踐教學中心,專業學生在全媒體演播室、全媒體編輯實驗室、錄音實驗室、攝影實驗室進行豐富多彩的校內實踐。同時,“國際傳媒工作室”定期承辦“傳媒之路”專業講座,邀請涉外媒體專家為學生帶來傳媒前沿資訊。
校外:專業為學生提供中央廣播電視臺、新華社、中國日報社、騰訊、抖音等各類媒體機構的參觀和實習機會。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英語新聞主播為本專業開展專題講座 北京衛視《跨界歌王》導演為本專業開展電視節目國際版權專題講座

本專業學生參觀新華通訊社
七、培養成果(在校生和畢業生)
本專業重視培養學生中英文傳媒實踐技能,在注重英語語言實踐與應用的同時,加強學生傳媒專業能力。專業學生曾獲“希望中國”青少年英語教育戲劇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最佳男主角獎、“中英雙語文化達人”二等獎和“外研社杯”全國英語閱讀大賽北京賽區三等獎等。與此同時,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完成多項實踐成果,創作出多個優秀攝影作品以及視頻作品,其中雙語紀錄片《正陽門下》被評為第二屆“傳媒·印”影像作品大賽優秀作品;攝影作品《漢服—夢》《水鄉》被評為第四屆“傳媒·印”影像作品大賽優秀作品;《老有所E》公益微電影被評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意象北京》等作品獲“當北京遇見紐卡斯爾”北京城市學院-英國諾森比亞大學傳媒專業學生作品獎學金。

MEDIA IN Competition Award “傳媒·印”影像作品大賽 專業學生作品獎學金
同時,專業鼓勵在校學生參與國家、國際級志愿者服務,用英語和傳媒專業技能進行國際傳播實踐。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中,專業學生參與新聞中心的城市志愿者和首都機場的通用志愿者兩項服務,得到好評。此外學生在包括新華社、冬奧會中國體育等在內的各級各類傳媒機構崗位實習中,積極進取、踏實勤奮,獲得多個媒體機構的正向反饋及嘉獎,實習成果豐富。

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央視欄目實習
專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現涌現出多位優秀畢業生,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績。優秀畢業生代表如2009屆李珂校友現就職于新華社;2009屆楊卓校友畢業后就職于北京廣播電視臺;2010屆馬國蕾校友本科畢業時考取蘭州大學新聞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后就職于新疆人民廣播電臺,并獲得2016年度“中國新聞獎”三等獎;2013屆高卻然校友現就職于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屆楊朝杰校友現就職于騰訊視頻;2015屆戈婧然、郝雨溦校友現就職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部分專業優秀畢業生
八、發展前景
本專業學生本科赴海外合作院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多名同學順利獲得英國一等一學士學位,并成功申請國際知名高校攻讀碩士研究生,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斯旺西大學、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美國紐約大學、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等在內的知名高校繼續深造。
本科畢業后攻讀海外碩士的優秀學生完成學業后,具備了更加廣闊的職業發展前景,畢業后順利進入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社、鳳凰衛視、GQ雜志、ELLE雜志、騰訊網等一線媒體,運用中英文從事記者、編輯、主持、策劃、市場推廣等工作,或進入政府宣傳部門從事對外文化宣傳、文化交流管理、外事服務等工作。
關于本專業更多資訊,歡迎瀏覽我校國際文化與傳播學部官方網頁:http://www.kgkss7l.xyz/jjglxb/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