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城市學院2018級建筑學(建筑設計師)專業畢業生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策劃編輯
工作經歷
▽
2017年8—12月 北京首都工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2018年6月至今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
2014年7月23日,高考完還在旅行中的我,得知被北京城市學院建筑設計專業錄取,當時也并沒有多了解這個專業,可能唯一的認知就是初中語文課本里的“貝聿銘”。自那天起,只知道自己需要對“建筑”,對“設計”有些儲備。幾天后,我看到了令我直到現在,都為之驚嘆的作品——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在巴黎的歷史街區中,蓬皮杜以它獨有的魅力驚現于此,似乎是在向著古典主義宣戰,或許有人認為它只是一個“嘩眾取寵”的存在,但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它已經不再是“設計”,而是“創造”。這便讓我認識到了理查德·羅杰斯和倫佐·皮亞諾。
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 ? 5m
進入大一,專業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很多建筑大師,但由于我的關注點只在于作品的“顏值”,自然被解構大師扎哈·哈迪德圈了粉。她似乎讓我見識到了前所未有的設計爆發力,此后我開始在北京、廣州、長沙、臺北、新加坡、香港、南京、上海……走訪她的作品。

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 ? 5m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 ? 5m

廣州大劇院城市鳥瞰 ? 5m

南京青年會議中心 ? 5m

銀河SOHO ? 5m

新加坡麗敦豪邸 ? 5m

凌空SOHO ? 5m
三年的建筑學習后,迎來了大四實習的一年,我來到北京首都工程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進行畢業實習,擔任設計師工作。期間參與設計了昌黎紅酒小鎮規劃設計、國防大學家屬院設計、北京市西城區街道改造等方案。


北京市西城區街道改造 ? 5m
在大四實習的同時,進行了畢業設計——臺北Ashin藝術館設計。



臺北Ashin藝術館設計 ? 5m
大學期間,我一向認為,眼界的開放是設計學習必要的意識,在旅行調研的過程中,可以豐富自己的閱歷,增強設計儲備,還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觀。所以,趁著諸位還在大學中,有著充足的時間可以支配,一定要去打卡自己喜歡的建筑,鐘愛的大師。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 ? 5m
哈爾濱大劇院 ? 5m

銀川當代美術館 ? 5m

臺北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 ? 5m

路思義教堂 ? 5m

蘇州博物館 ? 5m
大學畢業后,我來到《城市·環境·設計》(UED)雜志社,在建筑媒體公司擔任CBC建筑中心新媒體運營、策劃編輯等工作。先后采訪到崔愷、韓冬青、帕特里克·舒馬赫等建筑大師。并參與到遇見夏木塘、第三屆國際高校建造大賽、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設計、UIA-霍普杯國際大學生設計競賽等項目,并為扎哈·哈迪德事務所、何鏡堂院士、福斯特及合伙人事務所等大師團隊對秦皇島規劃設計成果展,進行了展覽設計,并落地建造。


秦皇島規劃設計成果展 ? 5m
所以,趁著我們還有時間,自己想做的事情、想看的設計,現在就去做吧,畢竟當你離開了這個領域,有些事你再也不會像以前一樣,有著充足的時間、精力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