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層次:本科
學位授予門類:管理學學士
一、專業簡介
我國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適應于新的國內外社會環境,社會公眾對文化服務以及文化產品的現實需求推動了文化產業的巨大發展。另外,我國社會文化建設以及國家對外軟實力的提升也需要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國家和北京市的“十四五規劃”都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描繪了宏大的愿景。
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必然需要大量合格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習總書記在考察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時強調:文化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現在文化和技術深入結合,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從業人員也在不斷增長,這既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產業,也是一個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須格外重視。
北京市提出到2030年要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創意之都,在世界文化產業發展方面要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北京市早在2006年發布的《北京市創意文化產業分類標準》中,就把文化創意產業分為了九大類: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旅游、休閑娛樂;其他輔助服務。在這九大類的文化產業中,聚集了海量的文化企業。這些文化企業的人才需求具有多樣性,即需要具有獨立創造精神的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尤其需要居間者,即能夠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從事文化產品銷售與流通的從業人員。
目前,全國雖有多所高校設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但是很多高校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都強調的是歷史學或者漢語言文學以及藝術學的基礎,而相對不足的是工商管理的相關能力和知識。我校文化產業管理更加強調該專業的管理學屬性,因而,專業更加貼近文化產業所需大量管理人才的特征。我校的文化產業管理強調應用能力的培養,能夠更加快速地適應具體工作的需要。因而,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二、專業優勢
(一)依托首都 服務首都
從首都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出發,專業瞄準的是“城市文化產業管理”的定位。在這一專業定位基礎上,本著契合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的目的,培養受過嚴格訓練的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尤其是從國際大都市、首都北京的城市文化建設和社會文化發展需要出發去培養人才,回應北京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訴求。這類專業人才可以在北京盈利性的文化企業從事運營管理、文化產品營銷、項目策劃以及文化經紀等工作,也可以在非盈利性的公共文化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二)能力和素養并重
文化產業管理培養的是具有文化藝術和文化產業學素養的,具備經營管理、展示策劃和交流溝通能力的專業管理人才。我校借助經濟管理和藝術管理學科的優勢開辦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在教學計劃中,通過以管理學和經濟學為主干學科,打造學生的經營管理能力;通過管理類課程的學習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經營管理、展示策劃和交流溝通能力;通過文化類課程的設置加強學生的文化產業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擁有完善的實習實踐體系
為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專業借助北京市在文化產業方面的優勢打造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北京市擁有大量的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意企業和公共文化機構,這些行業機構以及北京市基層文化建設、大量的節慶活動都需要數量眾多的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北京文化產業的現實狀況為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專業借助這些優勢資源構建了完善的校內實踐+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為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已經與順義文旅局、文投集團、中保文創、朝陽八里莊街道、朝陽文化中心、北京諾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華娛眾禾、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管理學院等達成合作意向。并承辦了順義文旅局博物館特展項目、參與了文投集團雙年展項目,參與了八里莊街道與朝陽文化中心合作籌建的紡織博物館的建設等工作。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企業開展合作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八里莊社區、紡織博物館開展項目合作
(四)師資隊伍學有專長、經驗豐富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擁有一支校內外專家組成的專業委員會來指導專業的發展。這些專家來自于有來自于其他高校的專家學者,也有來自于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擁有一批高水平的校內專職教師,所有教師均擁有博士學位,老師分別來自于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這是一支專業素質過硬、學識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團隊。
文化產業教授授課水平高,深受學生喜愛,團隊中禹磊老師、顏煌老師老師獲得“金楓獎”我最喜愛的教師稱號。劉希慶老師、禹磊老師授課得到督導好評,榮登光榮榜。


文產專業教師獲得“金楓獎”我最喜愛的教師


文化產業專業教師榮登授課優秀光榮榜
專業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非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老師指導的大創項目、互聯網+大賽、創青春大賽中多次獲獎。多篇論文獲得校級和北京市級優秀畢業論文。其中我校禹磊、顏煌老師指導的學生項目《區塊鏈溯源助力大興南小營村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與開發》在2022年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中獲得“一等獎”,其中禹老師并作為教師代表在大會上發言。


專業教師在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展示活動中作為教師代表發表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師生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意城市藍皮書—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合作調研,師生已發表行業報告數篇,我專業教師顏煌老四作為藍皮書作者受邀出席以“創意創新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3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創意城市發展論壇暨藍皮書發布會。與行業報告《燕京創意文化產業學刊》建立實踐育人機制,已形成師生持續每年調研供稿陣地。


文產專業教師在“創意城市藍皮書”發表論文并參加創意城市發展論壇暨藍皮書發布會

文產專業教師在《燕京創意文化產業學刊》擔任欄目主編
以“文創中國:兩岸文脈與數智人生”為主題的2023白馬湖論壇暨第二十二屆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聯盟大會在杭州師范大學舉行。我校顏煌老師作為分論壇發言嘉賓、優秀論文獲獎作者受邀出席。



我校教師參加白馬湖論壇、論文獲獎
以“傳承創新,共建未來”為主題的新時代民族藝術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中央民族大學舉行,顏煌作為專家主題發言受邀出席,其發言內容圍繞文藝市場發展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育人建設主題。經濟管理學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在未來將與中央民族大學共建學科教研平臺,為我校文化產業教學創新拓展合作渠道。


我校教師在新時代民族藝術學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上發言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較豐厚的文化和藝術素養,了解國家文化產業政策和法規以及公眾的文化消費需求,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扎實的文化產業學知識,具備較強的溝通表達、項目策劃以及管理經營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該類人才既可以在城市文化企業、產品交易市場、畫廊、拍賣行、網站、文化傳媒公司、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從事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文化產品營銷,文化項目的策劃實施以及文化經紀等工作,也可以在非營利性的公共文化機構從事文化事業的管理工作。
四、培養特色
專業依托首都文化產業資源和我校相關專業的教學資源,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強化經營管理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強調管理學、經濟學和文化藝術學基礎知識和理論的學習,并使之相互滲透融合;強調課堂專業知識教授與校內、校外專業實訓、實習有效融合;強調各級各類學科競賽與專業知識學習相融合。專業尤其注重培養“懂經營、通管理”的實際工作能力,在夯實基本素養的基礎上,建構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知行能力。
五、課程設置
本專業課程包括通識通能課程體系和專業課程體系。其中,通識通能課程體系包括通識基礎A類(思政模塊、大學英語模塊、大學體育模塊、信息素養模塊)、通能校本B類(公共能力模塊、創新創業模塊)和通識拓展C類(六大模塊)。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大類平臺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經濟學、經濟法、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文化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文化產業園區運營與管理、文化項目管理與策劃、溝通與談判、企業戰略管理、文化產業經濟學、文化產業概論、文化產業管理概論、文化產品營銷學、文化資源開發與管理、文化經紀人概論、媒介經營于管理等。
六、實習實踐
我校“臨空經濟產業人才實訓中心”為專業學生提供了國內一流的實訓環境,專業建設有各類專業實訓室,能滿足學生在校的實訓需求。專業與北京多家知名文化企業合作,利用北京地區豐富的文化資源,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大型的文化活動。相關文化企業導師提供“一對一”的實習指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獲得工作能力的提高。
(一)校內實訓資源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擁有多間實訓室,可以滿足學生的實訓需求。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訓室、工作室
(二)校外實習實踐
在我校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積累了一批優質的實習單位,可以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的機會。2022年12月,我校學生參加了文投集團主辦的雙年展項目,獲得企業一致好評,并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和就業崗位。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實踐
七、培養成果
(一)開展了多方面講座,拓展了學生視野
為了拓展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的視野,了解經濟管理發展的前沿,培養培養創新創業思維,提升文化素養,專業聘請行業專家給學生開展各類講座。

開展專家進校園系列講座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開展專題講座
(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核心能力和素養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溝通談判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多樣化教學方式
(三)創新創業、學科競賽與專業社團打造了過硬專業素養
經過專業教師們多年的努力,多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獲得國家級或北京市級立項,眾多同學在專業實習實踐環節表現優異。學生項目《區塊鏈溯源助力大興南小營村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與開發》在2022年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中獲得“一等獎”。兩個項目在2022年全國互聯網+大賽中獲得三等獎。兩個項目在2022全國大學生創意策劃大賽中獲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論文《首都運河文化創新建設與發展研究-以大運河文化公園(通州段)為例》在“2022清華文創論壇”發表。


我校學生在2022年首都鄉村振興行動計劃中獲得一等獎


學生項目獲得互聯網+大賽三等獎


學生項目在2022全國大學生創意策劃大賽中獲獎

學生在節能減排大賽中獲獎

學生在清華大學文化論壇發表論文


學生論文的錄用通知
(三)豐富的社團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設有CIM青年社專業社團,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會、參與專業講座、考取專業證書、參與教師科研等工作,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文化產業學生參與第九屆國際櫻桃大會運營服務項目

文產學生參與2023年中關村論文志愿服務工作


老師帶領學生到老宋瓜園調研

老師帶領學生到大興農業技術站調研

學生到御瓜園調研

專業老師帶領學生到法源寺進行歷史文化街區調研


學生開展鄉村振興項目研究

學生給專家做鄉村振興項目講解

學生在文化統計局調研

學生在宣房大德投資公司參加項目研討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志愿服務創意城市發展論壇暨藍皮書發布會

學生到朝陽文化館調研
八、職業前景
文化產業管理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及其體量巨大的產業規模,提供了大量的職業崗位。學生畢業后,只要在崗位上認真踏實工作,一定會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就會獲得良好的發展。
北京文化企業眾多,其中有一部分分布在文化產業園區,即文化集聚區。北京市政府分四批公布了30家文化產業集聚區,這些集聚區覆蓋13區縣,匯集了超過1萬家的文化創意企業。不僅各類型的文化企業需要文化產業管理人才,而且文化產業積聚區本身的運營同樣需要懂文化管理的人才,那些具備管理經營、展示策劃能力的文化產業管理人才也一定會在這些集聚區的管理部門找到發揮才智的舞臺。
除此之外,首都還擁有大量的公共文化機構,包括博物館、烈士陵園、紀念館、圖書館、檔案館、美術館、群眾文化館、文化站、少年兒童活動中心等,這些機構需要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北京市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北京大量的節慶活動也需要文化產業管理人才。
文化產業有著光明的未來,文化產業管理人才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