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我校生物醫藥學部面向中藥學、生物技術G20、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藥學專業開展實踐教學及學生課外實踐的重要場所。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4年完成示范中心驗收。中心以大健康產業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北京市中醫藥行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建立了以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為主的分層次、跨專業、支持學生自選的實踐項目體系,構建了專業教師與技術人員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管理團隊,基本實現實踐教學資源四個專業全覆蓋和開放共享。
中藥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使用面積約2268m2,包括顯微互動實驗室、微生物發酵工程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細胞工程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基礎化學實驗室、專業化學實驗室、食品工程實驗室、中藥實驗室、中藥藥劑室、中藥調劑室、中藥鑒定室專業實驗室12個,開放式創新實驗室1個。中藥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儀器設備1228臺(件),價值1571.65;其中貴重實驗儀器設備6臺(件),總值538.65萬元,大型實驗儀器設備總值占比達到中心實驗儀器設備總值的34.3%。近三年,中心儀器設備更新年均投入經費達到298.66萬元。年承擔課內實踐教學42門,2017-2018年度承擔學時4545,人時數達153088,平均課內利用率33%。實踐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能夠覆蓋專業所有職業崗位技能訓練及應用能力培養要求,實踐開出率100%。
中藥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科競賽、教師科研、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提供平臺。中心長期入駐的學生社團包括:藥鏡緣中藥社、杏林海金沙公眾號工作室、IGEM BCU、甘草酸化妝品工作室、生物課棧公眾號工作室、營養健康工作室等多個專業社團,充分調動學生專業自主學習積極性,實驗室社團活動人時數達5280。每年約有5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30余項北京市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在中心開展訓練,項目覆蓋面廣,學生自主選擇性強,實驗室創新項目訓練人時數達17832。學生積極利用中心開放時間備戰各類學科競賽,多次在國際遺傳工程機器競賽IGEM、北京市大學生生物實驗競賽、北京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挑戰杯賽中獲獎。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1項)、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項目(1項)、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計劃項目(1項)、北京市中醫局重點學科項目(1項)向本科生開放,讓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此外,8項校企合作項目在中心展開,共同培養優秀本科生。實驗室開放利用率達10.51%。
一、實驗室簡介
1、顯微互動與微生物發酵工程實驗室
u 實驗室功能:1)滿足生物醫藥學部生物技術G20、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藥學專業基礎微生物實驗和專業微生物實驗需求;2)滿足生物技術G20專業微生物發酵實驗需求;3)中藥學、生物技術G20、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訓練場所。
u 實驗室使用面積:136.1m2。
u 管理指導教師: 4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1人,管理人員(助教)1人。
u 實驗室規模:顯微互動實驗室(40人)、微生物發酵工程實驗室(40人)

u 設備情況:NDM-2003多媒體數碼顯微鏡互動系統1套、熒光顯微鏡1臺
u 承擔實踐教學情況:食品綜合實驗2(微生物檢測)、微生物學基礎、食品檢驗綜合實驗、基礎微生物、微生物發酵實驗、普通生物學
2、生物技術專業實驗室
u 實驗室功能:1)滿足生物醫藥學部生物技術G20專業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工程核心技能實驗需求;2)滿足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分子生化檢驗實驗需求;3)中藥學、生物技術G20、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訓練、參與教師科研場所;4)生物技術G20專業競賽、社團活動場所。
u 實驗室使用面積:462.7m2。
u 管理指導教師: 3人:副教授1人,講師1人,管理人員(講師)1人。
u 實驗室規模:分子生物學實驗室(40人)、生物化學實驗室(40人)、細胞工程實驗室(30人)。

u 設備情況:PCR儀2臺、sigma離心機6臺、超低溫冷凍離心機1臺、凝膠成像儀3臺、超低溫冰箱1臺、高通量組織研磨機2臺、超聲波細胞粉碎機2臺、振蕩培養箱3臺、凈化工作臺7臺、二氧化碳培養箱1臺
u 承擔實踐教學情況:分子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組織與細胞培養技術、動物細胞培養技術、食品綜合實驗3(分子、生化檢測)
3、化學實驗室
u 實驗室功能:1)滿足生物醫藥學部中藥學、生物技術G20、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藥學專業基礎化學實驗需求;2)滿足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和藥學專業理化分析實驗需求;3)中藥學、生物技術G20、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訓練場所。
u 實驗室使用面積:272.2m2。
u 管理指導教師:5人:副教授3人,講師1人,管理人員(講師)1人。
u 實驗室規模:基礎化學實驗室(40人)、專業化學實驗室(40人)。

u 設備情況:凱氏定氮儀1臺、脂肪測定儀1臺、雙波長薄層色譜掃描儀1臺、固相萃取儀1臺、渦旋振蕩器4臺、分析天平8臺
u 承擔實踐教學情況:無機和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專業實驗基本技能訓練、現代儀器分析實驗、食品綜合實驗1(感官、理化)、藥學綜合實驗、藥品質量控制
4、中藥調劑與鑒定實驗室
u 實驗室功能:1)滿足生物醫藥學部中藥學專業質量檢測、調劑、制劑、鑒定實驗需求;2)中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訓練場所;3)中藥專業競賽、社團活動場所。
u 實驗室使用面積:517.1m2。
u 管理指導教師:7人:專家2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管理人員(講師)1人。
u 實驗室規模:中藥實驗室(40人)、中藥調劑室(40人)、中藥藥劑室(30人)、中藥鑒定室(30人)
u 設備情況:旋轉式壓片機1臺、溶出試驗儀1臺、中藥飲片斗譜柜14個、調劑臺10個、中藥煎藥包裝一體機1臺、貴細藥材冷藏柜1臺、煎藥操作實訓臺8個、可傾斜多功能制丸機1臺、
u 承擔實踐教學情況:中藥鑒定學實驗、中藥藥劑學實驗、中藥調劑學實驗、中藥質量檢測技術、傳統中藥材鑒定實訓、中藥化學實驗
5、開放式創新實驗室
u 實驗室功能:1)滿足生物醫藥學部中藥學、生物技術G20、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藥學專業現代儀器分析實驗需求;2)中藥學、生物技術G20、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藥學專業創新訓練場所;3)中藥學、生物技術G20、食品質量與安全和藥學專業競賽場所;4)服務教師科研
u 實驗室使用面積:471.3m2。
u 管理指導教師:5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管理人員(講師)1人。
u 實驗室規模:可同時容納20人開展實驗。、
u 設備情況: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UPLCI-Class Xevo TQD、液相色譜HPLC UPLC H-Class、液相色譜 HPLC 1525、液相色譜儀 安捷倫1200、高效液相色譜島津LC16(2臺)、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Clarus SQ8、氣相色譜儀 GC7900、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 Optima8000、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儀 PinAAcle900Z、原子熒光光度計 ASF-3100、乳品分析儀 Frontier
u 承擔實踐教學情況:現代儀器分析綜合實驗、食品綜合實驗1(感官、理化)、中藥質量檢測技術、藥學綜合性實驗
二、實驗室建設成果
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012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學科競賽獲獎:iGEM國際遺傳工程機器競賽三等獎2項;北京市第三屆大學生生物競賽知識競賽一等獎1人,二等獎6名,三等獎13名;北京市第三屆大學生生物學奇思妙想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北京市第三屆大學生生物競賽實驗技能比賽三等獎3組;北京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48個獎項。

iGEM國際遺傳工程機器競賽獲獎證書

北京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獲獎證書 北京市大學生生物學奇思妙想競賽獲獎證書

“創青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獲獎證書
三、實驗室開放情況
社團活動:藥鏡緣中藥社、杏林海金沙公眾號工作室、IGEM BCU、甘草酸化妝品工作室、生物課棧公眾號工作室、營養健康工作室等專業學術社團入駐、活動。

IGEM BCU 活動 藥鏡緣中藥社活動
學科競賽:iGEM國際遺傳工程機器競賽、大學生科技創新作品與專利成果展示推介會、“創青春”首都大學生創業大賽、學校創意文化節作品展、全國營養健康講師大賽、北京市大學生化學實驗競賽、“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北京市大學生生物學奇思妙想競賽、北京市屆大學生生物競賽知識競賽、北京市大學生生物競賽實驗技能比賽、北京市中藥調劑員大賽、金牌健康講師大賽、創青春”(挑戰杯)“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優秀創業團隊評選、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北京市商業服務業技能大賽活動、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系統營養”知識宣講大賽等多項專業學科競賽在實驗中心選拔備賽。

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017-2018年度北京市級項目(14項),國家級項目(5項);2018-2019年度北京市級項目(27項),國家級項目(6項)。
2017-2018年度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實驗室開放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指導教師 |
項目級別 |
1 |
甘草酸化妝品工作室的建設 |
馬兆昌 |
劉艷麗 |
國家級 |
2 |
浸泡條件對野扁桃仁中苦杏仁苷的影響 |
謝牧晴 |
田榮榮 |
國家級 |
3 |
基于性狀——顯微——DNA條形碼分析聯用的犀牛角鑒定研究 |
張畢月 |
臧藝玫 |
國家級 |
4 |
肝脾雙理養生茶包 |
單洪琳 |
陳云華 |
國家級 |
5 |
A中藥洗手液的質量檢測研究 |
張詠嘉 |
秦雯 |
北京市級 |
6 |
Gliocladium sp.中ETP類化合物的分離純化 |
朱子冬 |
田婧 |
北京市級 |
7 |
美白產品體外篩選模型的建立和評價 |
董澤華 |
王輝 |
北京市級 |
8 |
北城生物專業自媒體平臺的建設 |
耿慶何 |
嚴錚輝 |
北京市級 |
9 |
扁桃油與玫瑰精油復配的保濕護膚霜及其制備方法研究 |
吳江紅 |
田榮榮 |
北京市級 |
10 |
中小學課外科學實驗項目的開發與設計 |
李慧 |
田婧 |
北京市級 |
11 |
川貝母特異性PCR鑒定方法研究 |
胡捷 |
何獻君 |
北京市級 |
12 |
腫瘤細胞毒活性篩選平臺的建立 |
孫逸男 |
牛樹彬 |
北京市級 |
13 |
天然五彩饅頭開發 |
曹實萩 |
佟世生 |
北京市級 |
14 |
天然合香產品制作 |
楊庭蕊 |
王雪涵 |
北京市級 |
15 |
培養條件對三七愈傷組織生長和皂苷積累的影響 |
張婧金秋 |
白雪 |
北京市級 |
16 |
蛋糕中植物奶油及蔗糖的替代品研究 |
蔚佳 |
田榮榮 |
北京市級 |
17 |
大豆酸奶的制作工藝研究 |
劉明月 |
張立華 |
北京市級 |
18 |
自栽培靈芝原萃精華素的研發 |
孫瀟然 |
牛樹彬 |
北京市級 |
19 |
一種玫瑰護手霜的創制 |
崔景茜 |
楊春梅 |
北京市級 |
2018-2019年度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實驗室開放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指導教師 |
項目級別 |
1 |
冬凌草甲素殺傷肝癌細胞過程中活性氧的調控機制研究 |
姜慶怡 |
王輝 |
國家級 |
2 |
合成生物學方法構建降解煙草尼古丁的通路研究 |
楊雨媛 |
劉艷麗 |
國家級 |
3 |
紫薯中花青素提取工藝優化研究 |
段青春 |
何獻君 |
國家級 |
4 |
不同來源冠突散囊菌的保健功能比較 |
黑爽 |
王雪涵 |
國家級 |
5 |
營養計算器設計與開發-基于北京城市學院集中供餐人群 |
劉曦嶠 |
劉浩宇 |
國家級 |
6 |
野扁桃苦杏仁苷時空積累規律研究 |
謝牧晴 |
田榮榮 |
國家級 |
7 |
美白活性成分的篩選和藥效評價 |
黃雨豪 |
王輝 |
北京市級 |
8 |
新疆地區特色益生菌資源挖掘及應用(中馭生物公司合作項目) |
耿慶何 |
嚴錚輝 |
北京市級 |
9 |
不同地區中藥玫瑰花成分差異研究 |
吳江紅 |
田榮榮 |
北京市級 |
10 |
平陰、妙峰山玫瑰花膏的制作與評價 |
李慧 |
田婧 |
北京市級 |
11 |
大豆黃卷的炮制工藝研究 |
胡捷 |
何獻君 |
北京市級 |
12 |
以肝細胞線粒體為靶點篩選中藥胡黃連中的保肝成分篩選研究 |
孫逸男 |
牛樹彬 |
北京市級 |
13 |
不同吸附樹脂對花青素純化效果比較研究 |
曹實萩 |
佟世生 |
北京市級 |
14 |
一種控制體重即沖型餐前飲品的開發 |
楊庭蕊 |
王雪涵 |
北京市級 |
15 |
北城生物專業公眾號“生物課棧”的更新與維護 |
張婧金秋 |
白雪 |
北京市級 |
16 |
利用合成生物學研制應急流感疫苗的探索 |
蔚佳 |
田榮榮 |
北京市級 |
17 |
中醫藥文化傳播公眾號——“杏林海金沙”運營平臺的構建 |
劉明月 |
張立華 |
北京市級 |
18 |
靈芝發酵茶中功能性成分的分析 |
孫瀟然 |
牛樹彬 |
北京市級 |
19 |
靈芝發酵茶固體發酵培養條件的優化 |
崔景茜 |
楊春梅 |
北京市級 |
20 |
紅棗果汁研發及增香技術研究 |
張炎晟 |
佟世生 |
北京市級 |
21 |
海帶休閑小零食研發 |
梅婕 |
佟世生 |
北京市級 |
22 |
煨木香的炮制工藝研究 |
王一雯 |
楊春梅 |
北京市級 |
23 |
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體外表達角鯊烯環化酶 |
晉天嬌 |
白雪 |
北京市級 |
24 |
一種控制流感病毒傳播的新方法研究 |
武閆欣怡 |
白雪 |
北京市級 |
25 |
北京市民生活用水水質情況分析 |
張子強 |
田榮榮 |
北京市級 |
26 |
煨葛根的炮制工藝研究 |
方晨 |
秦雯 |
北京市級 |
27 |
黑加侖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藝研究 |
徐子月 |
孫廣利 |
北京市級 |
28 |
采云曲的炮制工藝研究 |
徐晨宇 |
吳婷婷 |
北京市級 |
29 |
清寧片的炮制工藝研究 |
謝三多 |
吳婷婷 |
北京市級 |
30 |
非酒精性脂肪肝體外篩選模型的建立 |
蘇葉 |
牛樹彬 |
北京市級 |
31 |
利用INDEL標記進行玉米品種親子鑒定的研究 |
趙紫薇 |
龐俊蘭 |
北京市級 |
32 |
熟地黃的炮制工藝研究 |
范勇 |
付幫澤 |
北京市級 |
33 |
生物醫藥學部中藥鑒定實訓室中藥材數據庫的建立 |
岳鑫 |
付幫澤 |
北京市級 |
學生科研項目:向2018年度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12項)開放。
u 2018年度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指導教師 |
1 |
不同產地、不同生長階段的枇杷葉質量對比研究 |
金蕾 |
敖冬梅 |
2 |
6種靈芝發酵茶抑制肝脂合成能力的比較 |
鄧鑫露 |
牛樹彬 |
3 |
熟地黃的炮制工藝和質量評價研究 |
靳楓樺 |
付幫澤 |
4 |
制巴戟天的炮制方法研究 |
陶肖風 |
初航 |
5 |
諾麗果自然發酵過程小分子物質代謝的動態研究 |
王喆 |
梁寒峭 |
6 |
神曲生產過程中消化酶的變化研究分析產品質量穩定性 |
劉海峰 |
孫廣利 |
7 |
調控NOX4抗心衰中藥新藥成分篩選研究 |
劉琦 |
付幫澤 |
8 |
真菌誘導龍血竭形成的實驗與分析 |
孫睿 |
孫廣利 |
9 |
一種復方鐵皮石斛保健食品的初步研究 |
程銘 |
孫廣利 |
10 |
采云曲炮制工藝和質量評價 |
閻一帆 |
吳婷婷 |
11 |
益智口服液的制備研究 |
郭玥辰 |
敖冬梅 |
12 |
清寧片炮制工藝和質量評價研究 |
劉偉娜 |
吳婷婷 |
教師科研項目: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1項)、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項目(1項)、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計劃項目(1項)、北京市中醫局重點學科項目(1項)開放。
中藥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教師縱向科研在研項目
時間 |
課題類別 |
課題名稱 |
主持人 |
金額 |
2016.1- 2019.12 |
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 |
樺褐孔菌純化多糖ET組分降血糖構效關系及菌絲體發酵代謝調控機理研究 |
佟世生 |
82萬(16.2萬) |
2018.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內外切底物催化識別的分子機制 |
劉艷麗 |
22萬 |
2017.1- 2018.12 |
北京市自然基金青年項目 |
真菌Gliocladium sp中化學成分的活性研究 |
牛樹彬 |
10萬 |
2017.1- 2019.12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計劃項目 |
冬凌草甲素殺傷肝癌細胞過程中活性氧的調控機制研究 |
王輝 |
15萬 |
校企合作項目:向中馭(北京)醫學研究院、北京頤生元中醫研究院、北京精銳科儀科技有限公司、中關村創新研修學院、北京華邈藥業有限公司開放。
中藥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校企合作在研項目
時間 |
課題類別 |
課題名稱 |
主持人 |
金額 |
2017.11-2019.3 |
中馭(北京)醫學研究院 |
益生菌篩選鑒定及產品質控項目 |
劉艷麗 |
15萬 |
2018.5 |
北京頤生元中醫研究院 |
中醫藥傳統技藝玫瑰系列產品產業化實驗 |
韓平欣 |
30萬 |
2017.11 |
北京頤生元中醫研究院 |
|
韓平欣 |
4萬 |
2017.11 |
北京頤生元中醫研究院 |
藥食同源類食品配方和古法制作工藝的專利申報 |
韓平欣 |
6萬 |
2017.6 |
北京精銳科儀科技有限公司 |
腫瘤細胞毒活性測試研究課題 |
牛樹彬 |
1萬 |
2017.12-2018.8 |
中關村創新研修學院 |
海淀區職教集團大健康產業產教融合項目委托合同 |
田榮榮 |
3萬 |
2016.4-2019.12 |
北京華邈藥業有限公司 |
茶多酚降血脂活性機理研究 |
秦雯 |
6萬(3萬) |
2017-2020 |
北京華邈藥業有限公司 |
北京中藥炮制技術特色研究 |
秦雯 |
10萬 |
國際交流項目:每年暑期向丹麥VIA大學學院暑期夏令營20名學生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