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簡介
北京城市學院自1997年開辦生物工程專科專業,2004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增設生物技術本科專業(所屬學科:生物學;專業代碼:071002),2011年,專業簽約成為G20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2015年生物技術專業開設“G20工程應用型人才定制培養班”。生物技術專業是緊密圍繞北京城市建設、城市經濟等領域設置的生命科學類應用型本科專業,著力服務于首都迅猛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
“G20工程”是北京市政府于2010年4月23日啟動的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意在推動北京生物醫藥產業成為首都具有戰略意義的支柱產業。北京城市學院是首家“G20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生物技術專業開設了“G20工程應用型人才定制培養班”,按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需求制訂培養方案、在生物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設立實訓基地,面向生物醫藥行業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難題。定制班的同學在校內完成三年的定制培養,隨后參加G20企業組織的面試,選拔通過后進入相關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實踐,實習結束后,企業將擇優錄用,畢業生深受企業的認可,一次就業率達100%。

二、專業優勢
經過多年的專業建設,生物技術專業目前已建成了契合專業培養目標精準化、培養方向動態化、知識體系綜合化的課程體系;建成了一支德才兼備、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構建了校企全程合作的“2+1+1”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提高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就業態勢總體良好,具有以下相對優勢:
1.“一個特色”即專業把準行業脈搏、緊跟市場步伐,以迎合行業發展需求的訂制培養和按需培養為鮮明特色;
2.“兩個方向”即分生物醫學技術和生物技術制藥2個方向培養;
3.“三個結合”即堅持校企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技術技能與創新應用結合,特別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始終貫穿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全程。
4.“四個平臺”即以實踐能力本位教學為核心,通過構建與完善“職業素養訓練平臺”“專業技能訓練平臺”“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和“綜合能力訓練平臺”全方位培育學生卓越的實踐能力。
5.“五個優質”即優質的畢業生,優質的教學團隊、優質的教學內容、優質的課程體系和優質的教學管理體制。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緊密圍繞北京城市建設、為滿足首都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需求,培養具備生命科學基本理論和知識、熟練掌握生物技術實驗技能、著力于服務北京生物醫藥高新企業和科研單位的,能夠在生物制藥、基因檢測、細胞治療、精準醫療、人體微生物組學等領域從事生產研發、科研服務、檢驗檢測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

四、培養特色
構建“2+1+1”的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貫徹“強化實踐教學、培養應用
人才”的教育理念,重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2+1+1”人才培養模式,前兩年通過基礎課、核心課的學習夯實基礎;大三年級進行分方向培養,在繼續完成核心課的同時,選擇生物醫學技術方向或生物制藥方向進行學習;大四年級專業發揮G20訂制培養優勢,集中安排學生在專業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實現人才培養個性化、培養目標精準化和課程設置動態化。
課程設置體現“寬口徑平臺支撐多就業方向”:通過大類平臺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課程的設置,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達到生物醫藥行業本科人才準入的基本業務規格和標準。通過課程設置的“寬口徑”達到就業的“寬口徑”。專業開設體現個性化培養的專業拓展類與方向類課程,修讀生物醫學技術方向的學生更勝任基因檢測、遺傳咨詢、細胞治療、精準醫療、人體微生物組學等新興生物技術領域的工作。
為建設成為培養質量好、專業特色強、社會美譽度高的一流應用型生物技術專業,①聚焦產業發展、把脈崗位需求,培養方向動態化:推動精準醫療,推動基因檢測、分子診斷等技術的應用轉化,開展細胞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等現代生物治療技術,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專業及時調整培養方向,開設生物醫學技術方向,培養能在上述新興領域工作的人才。應對新冠疫情等突發事件時,可動態化微調教學內容以適應疫苗生產、病毒檢測等急需崗位對人才技能的要求。
五、課程設置
1.專業核心課程:微生物學及實驗、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發酵工程及實驗、免疫學及實驗
2.生物技術制藥方向特色課程:生物制品學、藥劑學、藥理學、生物制藥工藝、生物技術制藥、藥事管理學
3.生物醫學技術方向特色課程:生物信息學、神經生物學、基因組學與蛋白質組學、醫學遺傳學

六、實習實踐
專業以“立足專業特色、拓展實踐內容、創新實踐方式、強化課外實踐”為原則構建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具有多環節、全過程、立體化、全方位的特點:(1)建成包含實驗課程教學、專業實習、畢業論文、學科競賽、科研訓練、專業科技活動、科技創作、社會實踐等多環節的實踐教學體系;(2)專業學習的4年不間斷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構建全過程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3)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在空間上相結合,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在時間上相交叉,實現立體化的,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溝通融合的實踐教學模式;(4)注重實驗技能的訓練,兼顧創新能力的培養。
專業的實踐教學定位準確,特色鮮明,致力于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增加綜合性實驗項目數量,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崗前綜合實訓和校外專業崗位實習強化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畢業論文、科研訓練、學科競賽等培育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專業不斷地加大投入,維護好現有的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的同時,積極開拓新的合作單位,特別是近年來涌現出的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在知識與技術更替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使學生具有較好的專業技能和業務拓展能力,獲得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
七、培養成果
專業辦學以來培養畢業生超過1000人,對近5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顯示,畢業生就業態勢總體良好、就業率保持高位(達到99%)、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就業滿意度高、專業-崗位對口率較理想(85%以上),于以G20企業為主的生物醫藥企業就業的比例為55%左右,服務于科研單位的約占15%,從事其他專業相關工作(例如教育機構)的約10%,國內外深造比例超過6%,從事其他行業占14%。
生物醫藥企業技術部門負責人和人力資源主管對專業辦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①專業特色鮮明、定位準確,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較強;②操作上手快,能快速良好地適應崗位工作,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較強;③學生情商高、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協作能力。
科研單位課題組負責人對畢業生培養質量的評價:①學生實驗技能強,刻苦鉆研,能深入掌握一種或幾種實驗技術;②學生具備服務意識,在完成實驗的同時能處理好實驗室管理事務;③學生自學能力強,有較好的業務拓展能力,積極參與各類考試培訓等活動,有進一步提升學歷、提高專業水平的意愿。
八、發展前景
1.專業發展前景
生物技術是21世紀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將引領的生物產業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的突破點。生物產業已成為我國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具有戰略地位,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大的和長遠影響。
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行業形勢大很好,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特別是生物藥制造業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獲利前景。依托首都生物醫藥行業布局的需求,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世界各國認識到生物安全問題將成為全世界、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生存和發展威脅之一,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和傳染病防治在人類健康和國家安全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關系公眾健康、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重大戰略問題。加強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建設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撐,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專業人才的旺盛需求成為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必然需求。
2.學生就業單位
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單位主要有: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中日友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安部物證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北京市實驗動物中心、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天廣實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貝瑞和康生物有限公司、北京曠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廈門艾德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軍科華仞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京熱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