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簡介
物聯網工程是數字社會的基座型專業,涵蓋智能感知和智能傳輸的集成應用。國家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推進物聯網感知設施規劃布局,發展物聯網工業應用,建立城市級物聯網接入管理與數據匯聚平臺,深化物聯網在城市基礎設施、生產經營等環節中的應用。5G的商用和6G的快速演進實現萬物互聯,促進物聯網技術在市政管理、食品監管、智能物流、車聯網、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無人超市等領域應用全面爆發,連接設備數每年約以16%的速率遞增。
物聯網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信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物品的泛在互聯,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物聯網是數字技術創新的核心支撐,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大量的真實物理數據, 目前正邁向邊緣側Agent-云端大腦協同的智能物聯網時代。
目前,我國從事物聯網系統設計、生產、銷售、應用和技術服務等各層次人才嚴重不足,缺口巨大,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預測未來幾年物聯網領域包括智能機器人在內的人才需求量在200萬以上且崗位需求每年會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每年畢業生規模不足10萬人。選擇物聯網工程專業未來有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物聯網工程屬于計算機類專業,是多學科交叉的典型新工科專業。北京城市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主要圍繞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熱點技術,重點培養方向為智能感知與應用。該方向主要針對城市物聯網系統建設、物聯網系統運維、大數據前端數據采集、智能機器人等崗位,培養學生計算機系統基本知識、嵌入式系統及應用、智能感知和數據采集、機器學習與具身智能、機器人交互技術、服務機器人設計及應用、邊緣AI、項目管理、大數據智能分析等專業技能。專業畢業生可在物聯網行業或智能制造領域從事物聯網規劃工程師、物聯網項目集成工程師、政府部門管理文員、企業信息化管理、智能機器人設計維護、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及維護等崗位工作,也可以考研或出國深造。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夠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個人修養,培養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理論基礎,熟悉物聯網產業中感知、傳輸和應用服務等環節,掌握電子、通信、計算機、工程管理等基本理論知識,具備物聯網組建、管理、維護、應用、物聯網設備營銷與技術支持等能力,并將物聯網專業知識應用于智能機器人感知與執行、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進行機器人智能化設計的創新應用型人才。畢業生能夠勝任智慧城市建設與治理、企事業單位等部門的物聯網技術及應用解決方案設計、大數據前端數據采集、物聯網系統運維、人工智能及智能機器人設計、嵌入式系統集成及測試等工作。
三、培養特色
1.智能感知與應用方向彰顯社會亟需
物聯網工程專業重點培養方向為智能感知與應用,適應社會對這類人才的渴求。畢業生可從事物聯網規劃工程師、物聯網項目集成工程師、政府部門管理文員、企業信息化管理人員、智能機器人設計及維護等工作崗位。
2.實力雄厚的師資團隊,實用的人才認證體系
師資隊伍由北京市教學名師、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企業高級工程師、北京物聯網學會會長、銀齡專家等組成,75%以上具有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并具備行業認證講師資格。師資團隊承擔多項省市級科研項目和企業橫向項目,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企業項目經驗。
在充分考慮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同時,輔導學生參與人社部物聯網工程師、百度人工智能工程師、華為物聯網工程師等認證,助力學生就業“最后一公里”。
3.校企共建的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
與軟通動力深度合作,共建產業學院,為學生配備專業導師和企業導師,從專業課程及崗位技能進行雙向指導,并邀請一線企業的物聯網和智能機器人領域工程師走進課堂,帶領學生全面掌握領域最前沿、最實用的技術。專業目前已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順義市政控股集團公司、北京時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賽佰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新橋科技有限公司、聯想集團等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4.真實的企業項目實訓教學和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學以致用、場景化案例式教學為宗旨,通過引入豐富的行業企業案例資源,從大一開始每學期就為學生安排項目實訓,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并熟悉了解企業項目開發的整個流程,為今后進入公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學院創建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實踐環境,并通過配套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專業實訓課程、學科競賽、智慧實驗操作環境為學生創建了智慧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便捷、更有效、更全面地理解和實現物聯網及智能機器人技術。專業設置的實踐學時與理論學時接近1:1。
專業擁有物聯網暨智能機器人創新工作室和智能感知與應用開發工作室等,學生通過加入工作室可參與科研項目或社會服務項目。
四、課程設置
大類平臺課:程序設計基礎、電路與電子學基礎、線性代數、大學物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機網絡基礎、高等數學、離散數學、工程認知;
專業核心課:數字邏輯與EDA技術、物聯網技術與體系架構、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傳感與數據采集技術、信號與系統、RFID原理及應用、物聯網控制技術、智能終端操作系統、 物聯網通信技術、數據結構;
專業方向課:物聯網工程項目管理與云端應用開發、物聯網綜合實訓、電子電路測試與綜合實訓、計算機體系結構、智能車聯網技術、智能人機交互技術、Java程序設計、python程序設計實訓、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邊緣AI。
五、實習實踐
本專業擁有先進、齊全的實踐教學設備和實驗室,包括RFID、自然環境、人體特征、紅外、霍爾各類工業級傳感器;激光雷達;Wifi、Bluetooth、NB-IoT、LoRa設備;各類服務機器人、老人陪護機器人、云基家庭安保及智能機器人等;兩自由度云臺攝像機;立體視覺系統、Kinect體感傳感器、紅外定位系統、聲音、圖像機器學習系統、智能車路協同實驗設備;機器人開發實驗平臺、物聯網城市管理實驗平臺、物聯網多協議開發實驗系統、嵌入式實驗系統、物聯網組網實驗系統等。
實驗室著力于把教學、科研、實驗、創新訓練、學科競賽等多種功能融為一體,緊密結合通信行業發展需要,針對學生開展綜合性、創新性訓練。學生將依托校內實驗室,理論聯系實際,大力提升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動手能力。
與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企業實習機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與實際工程環境零距離接觸。學校安排的實習實訓環節主要包括:校內實訓、校外專業實習、企業實習。
六、培養成果
1.優秀畢業生
 |
 |
西門子智慧工廠參觀 |
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 |
 |
 |
學生在研究人工智能和車聯網 |
華北五省機器人大賽 |
 |
 |
專業實踐教學 |
學生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實習 |
 |
 |
畢業生就業于央企 |
畢業生就業于科研院所 |
 |
 |
畢業生考取南加州大學研究生 |
畢業生考取浙江工業大學研究生 |
 |
 |
學生在新浪網進行實習 |
|
 |
 |
物聯網工作室機器人開發團隊 |
學生參加中國軟件杯決賽 |
 |
 |
部分獲獎證書 |
專任教師參加人工智能方向專業培訓 |
 |

|
物聯網專業教師赴北汽集團討論車聯網 |
專任教師獲得首都勞動獎章 |
2.獲獎(部分)
2022年 獲得第八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三等獎
2022—2023年 獲得2022年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華為杯)華北賽區二等獎
2022年 獲得第二十四屆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賽優秀獎
2022年 獲得2022年第四屆京南地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
2022年 獲得2022年北京市大學生集成電路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
2021年 獲得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一等獎
2019—2023年 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二等獎、北京市一等獎、北京市二等獎等多種獎勵
2016—2024年連續在華北五省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獲得包含一等獎在內的多種獎項
2012—2023年連續在“藍橋杯”全國物聯網大賽、軟件大賽獲獎
2016年 獲第六屆中國軟件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三等獎
2015年 獲“華三杯”全國網絡大賽二等獎
2016—2024年連續成功申請北京市級創新創業項目31項
2016—2024年連續成功申請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19項
七、職業前景
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薪資待遇高,畢業生可就業于政府環境監督、市政規劃、交通管理、食品監管等管理部門,還可就業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技術電子標準化研究院等央企和科研院;百度、騰訊等知名IT企業;北京汽車集團、北京順義市政控股等國有企業。
畢業生也可以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深造,包括美國南加州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英國華威大學、日本電気通信大學、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中國應急管理大學(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